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前跋后疐的意思、前跋后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前跋后疐的解释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毛 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宋 司马光 《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殽,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虽有 俞 扁 之术,将安所施?”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彼不尚文,而其法能使家庭之间不即不离,就令不无流弊,而长短适足相抵,何至如 中国 前跋后疐,貌合神离,强遏自然之天乐,尽失自己之权利,使古今贤圣君子於父子兄弟之间,动輒有难处之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前跋后疐”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比喻进退两难的处境,形容人在行动中无论选择前进还是后退都会遇到阻碍,陷入尴尬境地。语出《诗经·豳风·狼跋》中“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注解老狼因长有垂肉(胡),前进时会踩到垂肉,后退时又被尾巴绊倒,生动展现进退维谷的状态。

二、字词解析

三、用法与延伸

四、读音注意

“疐”在成语中通常读作zhì(如、6、7标注),但部分古籍注音为“máo”(如),属于古音异读现象,现代汉语建议采用qián bá hòu zhì的读音。

五、经典用例

谭嗣同《报贝元征书》曾用此词描述清末改革困境:“何至如中国前跋后疐,貌合神离”,凸显内外矛盾的困局。


通过综合《诗经》典故、字义分解及历史用例,该成语精准刻画了行动受阻的双向困境,是汉语中极具画面感的进退两难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前跋后疐

《前跋后疐》(qián bá hòu zú)是一个成语,由“前”、“跋”、“后”和“疐”四个字组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无关紧要的琐事或细节。

拆分部首和笔画

《前跋后疐》拆分的部首是“辵”和“疒”。其中,“辵”是表示“走”的意思,“疒”则代表“病”。这四个字的总笔画数为16;“前”有7画,“跋”有12画,“后”有9画,“疐”有2画。

来源和繁体

《前跋后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易·系辞》中。它在明代,尤其是明崇祯年间的《弇州读书记》等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是《前跋後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这个成语的一些字可能使用不同的字形。例如,“前”字有时候用作“扦”,“跋”字也会写作“跌”。这与当时不统一的字形有关。

例句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的琐事或不重要的细节。例如:“别花太多时间在这些前跋后疐的事情上,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主要任务。”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前事不忘、跋前疐后、疐恶如仇。

近义词:细枝末节、琐碎事。

反义词:要事、大事。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不一存百下百全傍黑保圣寺贲彘比时脖领儿不耻逋慝残编草席驰传触斗蛮争村园搭拉登云风变風火性赶唱鼓浪屿豪忍靧雨坚锐骄骄截鹤续凫揭挑谨钝静尘锦里技术员考观揽镜略陈乐颠颠俪对离队六师陆运痝然眉毫明察暗访挠滑前记乾忙庆功会青葙秋后算账三藩之乱三种僧鞋菊闪揄沈颠拾翠羽疏朗舒雁挑鬓头提名道姓午日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