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灌浸的意思、灌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灌浸的解释

亦作“ 灌寖 ”。1.犹灌溉。《吕氏春秋·尊师》:“治唐圃,疾灌寖,务种树。”《汉书·沟洫志》:“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寖,所以育五穀也。”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2).谓水贯通流注。《晋书·江统传》:“ 郑国 、 白渠 灌浸相通。”《新唐书·嗣薛王知柔传》:“始, 郑 、 白渠 梗壅,民不得岁。 知柔 调三辅,治復旧道,灌浸如约,遂无旱虞。”

(3).犹淹没。 宋 单锷 《吴中水利书》:“若无隄防,则水泛滥而不制,将见灌浸 江阴 之民田民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灌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水的作用相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本义:水流灌溉与浸泡

指水流浇灌土地或物体被液体渗透浸泡的过程。


二、引申与特殊用法

  1. 佛教哲学中的“浸润”隐喻

    在佛经中,“灌浸”喻指佛法对心灵的滋养。

    例证:

    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譬如大水,灌浸一切”,以水流浸润万物比喻佛法普及众生(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

  2. 中医理论的“津液输布”概念

    中医认为津液需“灌浸”周身以滋养脏腑,如《黄帝内经》所述“水精四布”之理,强调体液对身体的渗透滋养作用(来源:《素问·经脉别论》)。


现代使用与词义辨析

现代汉语中,“灌浸”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领域(如宗教、医学)。日常表达中更常用“灌溉”“浸泡”等词。其权威释义可参考:

《汉语大词典》(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将其释为“流注浸润”,涵盖物理与抽象层面的渗透过程。


“灌浸”融合了自然现象(水流渗透)与文化隐喻(精神滋养),体现了汉语“以水喻理”的思维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灌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àn jìn,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1. 灌溉
    指通过水流浇灌土地,促进农作物生长。例如《吕氏春秋·尊师》提到“疾灌寖,务种树”,而《汉书·沟洫志》记载“泉流灌寖,所以育五穀也”。宋代司马光诗句“菊畦亲灌浸”也描述了对植物的灌溉行为。

  2. 水贯通流注
    表示水流贯通、相互连通的状态。如《晋书·江统传》中“郑国、白渠灌浸相通”,以及《新唐书》提到的渠道修复后“灌浸如约”,均强调水利系统的连贯性。

  3. 淹没
    指水流泛滥导致土地或居所被淹没。宋代单锷《吴中水利书》提到“灌浸江阴之民田民居”即为此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完整例句,可参考《吕氏春秋》《汉书》《晋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隘隘亨亨半休北向鼻窦博闻强识财殚力尽常因抄敚查账尘雾仇牛祠庙祠灶赐杖大荔吊伐彫像调奏抵瑕独步当世睹始知终耳不忍闻方头不律饭会浮露孤寡鳏独黄书黄骍宦客豁拳箭垛截子蠲疏枯陈溜口迈古蛮貃陌纸诺矩罗盼眄飘坠繦负牵牵扯扯绮云取水然后僧字伤廉上下浮动善哉行韶頀沙吒神飈绶花收什兽香顺理成章王士僞易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