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少君的意思、少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少君的解释

(1). 周 代称诸侯之妻。《左传·定公十四年》:“从我而朝少君。” 孔颖达 疏:“少君,犹小君也。君为大君,夫人为小君。”

(2).尊称他人之妻。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谢逸谢薖》:“一日, 惠洪 过溪堂,见 无逸 ( 谢逸 )所居一室,生涯如 庞藴 ,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 无逸 诵书扫除,见师放帚大笑曰:‘聊復尔耳。’”

(3).年幼之君。《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4). 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姓 李 ,以祠灶、辟谷、却老之方往见 武帝 。谓祠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书·郊祀志上》。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武帝 之时,有 李少君 ,以祠灶辟穀却老见上。” 宋 梅尧臣 《温成皇后挽词》:“歌欲传《长恨》,人将问 少君 。”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鰥目炯炯,恒至嚮晨,虽有 鸿都 、 少君 之术,似亦未易措置也。”

(5).泛指道士。 唐 贾岛 《过杨道士居》:“无话 瀛洲 路,多年别少君。”

(6).旧时敬称他人之子。《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弟那年在 江西 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少君”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随语境和历史演变而不同。根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记载,主要包含以下义项:

  1. 基础义项:尊称与古代称谓

    “少君”最早见于《左传·定公十四年》,指代诸侯的嫡长子,后演变为对他人儿子的尊称,含敬意。例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中提及:“少君者,所以称人之子也。”。这一用法在传统书札、对话中常见,体现古代礼仪文化。

  2. 引申义项:年轻男性与特殊身份

    在文学作品中,“少君”可泛指年轻男子。如《红楼梦》中贾府长辈称年轻公子为“少君”,凸显其尊贵地位。此外,汉代亦将“少君”作为嫔妃封号之一,见于《汉书·外戚传》,代表宫廷等级制度中的特定身份。

  3. 宗教与民俗义项:道教神职与祭祀对象

    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记载,“少君”为仙人名号,象征长生修行者。民间信仰中,“少君”亦指代未满三十岁而亡的男性亡魂,常见于祭祀仪式,如福建、台湾地区“牵少君”习俗,表达对早逝者的哀悼与超度。

  4. 现代用法:人名与文化符号

    当代“少君”常作为笔名或艺名使用,例如华裔作家少君(钱建军)。此类命名多取“谦逊有德”之意,延续古汉语的文化意象。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少君”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周代诸侯之妻的称谓
    源自《左传·定公十四年》,指诸侯的正妻,与“大君”(君主)相对,后也用于尊称他人的妻子。

  2. 年幼的君主
    常见于历史文献,如《左传·哀公六年》提到“少君不可以访”,指未成年的统治者或继位时年龄较小的国君。

  3. 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李少君
    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李少君以炼丹、辟谷等方术闻名,曾向汉武帝进言通过炼丹益寿延年。

  4. 泛指道士或方士
    因李少君的影响,后世常以“少君”代指修道之人。

  5. 敬称他人之子
    旧时社交中的礼貌用语,用于称呼对方的儿子。


其他补充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汉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鞍铠保生笞鬭爨弄翠茵道官登封草恶首放达朏晨粉拂扶夹抚稚孤塞韩蜨鸿延呼哧毁拆浑身是胆架话讲律简丝数米极工惊喜欲狂噤默谨直拒后开心颜考卷科伦坡滥尸流芳百世理要马后么生铭佩宁馨盘验颇侧侵短认军旗日以继夜如山压卵三部伎杀损摄威擅势释币失俗摔丧鼠盗瞬时襚衣跆拳道坛畤图赖外动字外奸王姬五言绝句霄鱼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