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入关隘的帛制凭证。语本《汉书·终军传》:“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 军 繻。”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繻,帛边也。旧关出入皆以传。传烦,因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 唐 薛能 《长安道》诗:“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
“关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需结合“关”与“繻”两字的含义进行解析:
关(關)
繻
“关繻”即古代通过关卡时使用的帛制通行证,需与关吏持有的另一半验合后方可通行。例如《汉书》中记载:“关吏予军繻”,即描述此物用途。
需注意,“关繻”为生僻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
《关繻》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悬挂幌帘。
关(门字旁)- 6画;繻(糸字旁)- 15画
《关繻》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礼记·曲礼下》:“迎神侯、与大夫南面草茅及关繻”(《礼记·曲礼下》)
这里提到的“关繻”是指在举行祭祀典礼时,悬挂在门前的幌帘,用以表示庄严和肃穆。
關繻
在古时候,关繻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形态依然保持不变。
1. 在古代的祭祀典礼中,关繻被用来增添庄严肃穆的氛围。
2. 每逢重要场合,我们都会在门前挂上关繻,以示庄重和威严。
关东、关西、关山、繻麻、幌帘等。
幌帘、门帏、门幕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