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操铅的意思、操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操铅的解释

汉 扬雄 写《方言》一书时,常“怀铅提槧”。即口袋藏写字用的铅粉笔,手里拿着木板,向各色各样的人采集方言。见《西京杂记》卷三。后因以“操铅”指写作。 清 黄景仁 《喜郑诚斋先生归新安之信》诗之二:“几多青睞独垂怜,无那操铅癖未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操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执笔书写或从事著述工作。具体解析如下:

  1. 词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操:本义为“持、执、拿”。在这里引申为执持、运用。
    • 铅:在古代指书写工具。汉代书写多用铅粉制成的笔(或称“铅槧”),后世常以“铅”代指笔、书写工具或著述之事。
    • 合义:因此,“操铅”字面意思是执笔,引申为提笔写作、从事著述、进行创作。它强调的是执笔书写或进行文字工作的行为本身。
  2. 来源与典籍佐证:

    • 该词最早可见于汉代文献。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扬雄传赞》中记载了扬雄的著述活动:“(扬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於后世,以为经莫大於《易》,故作《太玄》;传莫大於《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於《仓颉》,作《训纂》;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赋莫深於《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於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於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於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譔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 扬雄在《答刘歆书》中也自述其写作状态:“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於槧。” 此处的“铅”即指书写工具,“摘次”即记录整理,生动描绘了其“操铅”著述的情景。
    • 后世文人亦沿用此词。如唐代柳宗元在《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中提到:“若雄者,如《太玄》、《法言》及四赋,退之特未作耳,决作之,加恢奇,至他文过扬雄远甚。雄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涩,不若退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若然者,使雄来尚不宜推避,而况仆耶?彼好奖人善,以为不屈己,善不可奖,故慊慊云尔也。若退之之才,过仆数等,尚不宜推避於雄,况雄之才又不及退之数等乎?今退之不以吾子励仆,而反以仆励吾子,愈非所宜。然承命,不敢不报,聊因操铅,道其胸怀。” 此处“操铅”即指提笔写信回复。
  3. 用法与语境:

    • “操铅”常用于文人自述写作状态或描述他人著述活动,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和古雅意味。
    • 它强调的是一种正在进行或持续进行的写作行为,而非写作的最终成果。
    • 常与“执槧”、“握管”、“染翰”等表示执笔书写的词语同义或连用。

“操铅”是一个源自汉代、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言词汇,意指执笔书写、从事著述或文字创作的行为。其核心在于“执笔”的动作本身,是古代文人学者对其书写状态的典型描述。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操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但核心与古代写作或著述相关:

  1. 基本来源与含义
    该词源自汉代扬雄撰写《方言》时的典故。据《西京杂记》记载,扬雄常“怀铅提椠”(口袋装铅粉笔,手持木简)采集各地方言,后以“操铅”代指写作或著述活动。

  2. 引申用法
    在文学语境中,“操铅”可泛指文人执笔创作的行为,例如清代赵翼的诗句“无那操铅癖未捐”中,即指对写作的执着。

  3. 需注意的歧义
    个别资料(如)将其解释为“用心险恶”,这可能是对“铅”的误读(现代铅笔与古代铅粉笔用途不同),建议以权威来源的文学释义为准。

“操铅”主要用于形容古代文人的写作状态,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八大王拔涉比偶才志残民以逞惨无人道唱吼传蜡出推撺咬顿寄杜觯二十四节二嬴发烛凤巢粉墙钩胶构陷哼儿哈儿花花柳柳江际椒口嘉应经卷精莹卷领垂衣捐选拉脚拦工冷齿连珠六阳会首龙服龙蹻迈俗岷益纳质颇瓈奇爱乾笔七七日记帐三虢申彻市舶务失利输情宿道随处叹絶痰涎恬泊通习穨亏涂炭生灵违避武健无羊月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