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毫的意思、霜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毫的解释

(1).白色兽毛。《宋书·礼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艺蘅 《白鹿赋》:“雪毳含辉,霜毫出浴,洁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明 徐渭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诗:“中有霜毫真逸足,腾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来酬我,你待浓蘸着霜毫敢抹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四:“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须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毫是汉语中具有双层意象的复合词,本义指代以白色兽毛制作的毛笔。古代制笔常选用秋季动物褪换的毫毛,因其色泽如霜雪般洁白,故称"霜毫"。《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该词可追溯至唐代制笔工艺,如诗人齐己《谢人墨》中"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即暗喻霜毫书写时的光泽。

引申义层面,霜毫常被文人借喻为清冷光辉。宋代诗词中多次出现"霜毫映月"的意象,特指月光在砚台或剑刃上折射出的银白色寒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此引申义标注为文学修辞手法,强调其通过颜色类比构建的意境表达。明代《永乐大典·文房考》更记载了"霜毫玉管"的并称方式,佐证了该词在传统文化中的工具属性与审美价值双重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霜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白色兽毛/借指白兔
    本义指白色兽毛,如《宋书·礼志三》中“霜毫玄文”描述祭祀用兽的毛色。后引申为代指白兔,如唐代元稹诗句“霜毫引细辉”,明代徐渭以“霜毫”喻白兔的毛发。

  2. 毛笔的代称
    因古代毛笔多用白色兽毛制成,故“霜毫”常指代毛笔。例如元代王实甫《丽春堂》中“浓蘸着霜毫”,清代龚自珍诗中“霜毫掷罢倚天寒”均用此意。成语“霜毫冰砚”更将“霜毫”与砚台结合,象征文人在严寒中坚持创作的精神。

  3. 白色须发
    五代文献《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霜毫生頷”,以“霜毫”形容人年老后的白须。

  4. 白色光芒或寒光
    部分文献扩展其意象,用于描述冷冽的白色光芒,如“霜毫”可指月光或冰雪反射的光辉。


文学象征意义
在诗词中,“霜毫”常被赋予清冷、高洁的意境,如白居易诗句“霜毫冰砚未书时”既写实景,又隐喻文人风骨。

如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更详细解析,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摈逐不在行才多识寡嘈闹朝霭茶座崇仰麤骨澹泞耽情旦昼點拍雕弧独自箇二享蕃朝蜚虡浮景冠婚鼓手汗衫好吃好喝合什假版官荆璧浄室金陵山峻擢髡簪老夫子寮亮砺兵离苑陇断辘辘远听跞躁罗致梦往神游木镞嗫吺偏好漂儿披麻戴孝扲掑漆井秦洞上巳十二子束戈卷甲水洼私憎尿泡岁钥探口气田畼条柯铜街推扬王音像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