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源字的意思、同源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源字的解释

音、义相同或相近,属同一语源的字,如“古”和“故”,“志”和“识”等。 王力 《同源字论》一:“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王力 《同源字论》二:“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 秦 古音为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的事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源字,又称“同源词”,在汉语词汇学和文字学中,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在读音和意义上都存在关联的一组汉字。它们记录了汉语词汇系统中具有共同来源的词语,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孳乳分化现象。以下从权威角度详细解释其核心内涵:


一、核心定义与特征

  1. 语源相同

    同源字所记录的词语具有共同的原始形式(根词),通过音义分化或字形分化产生新词新字。例如:

    • “背”(bēi) 与“负”(fù):均表“背负”义,上古音声母相近(帮/並母),韵部同类(之/职部对转)。
    • “取”(qǔ) 与“娶”(qǔ):后者为前者在“婚姻”义项上的分化字,读音相同,意义关联。
  2. 音近义通

    同源字的核心判定标准是读音相近(声纽相同或同类,韵部对转或旁转)且意义相关(如引申、分化、对立等)。例如:

    • “柔”(róu) 与“弱”(ruò):均含“柔软”义,上古音同属日母,韵部幽宵旁转。
    • “竖”(shù) 与“树”(shù):前者表直立,后者为树木,同源分化(《说文》:“树,立也”)。
  3. 字形分化

    部分同源字因意义分化而另造新字形,形成古今字或分化字关系:

    • “益”(yì)(本义水满溢出)→“溢”(yì)(专表溢出);
    • “解”(jiě)(分解)→“懈”(xiè)(精神松弛)。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概念 同源字 通假字 异体字
核心关系 音义同源,分化孳乳 音同/近借字,无意义关联 音义全同,字形不同
例证 “反”与“返”(返回义同源) “蚤”假借为“早” “峰”与“峯”
判定依据 音韵规律 + 语义演变逻辑 临时借用,无词源联系 仅字形差异

三、学术权威观点与例证

  1. 王力《同源字典》

    系统归纳同源字需满足:

    • 声纽相同或喉牙舌齿唇五音同类;
    • 韵部对转(如之职对转)、旁转(如幽宵旁转)或旁对转;
    • 语义相通(如“小”与“少”均有“微少”义)。

      例:

    • “枯”(kū)(干涸)与“涸”(hé)(水干),溪匣旁纽,鱼铎对转。
    • “黑”(hēi) 与“墨”(mò)(黑色颜料),晓明邻纽,职部叠韵。
  2.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强调同源分化是汉字增殖的重要途径,如:

    • “支”(zhī)(枝条)→“枝”(zhī)(专指树枝);
    • “张”(zhāng)(开弓)→“胀”(zhàng)(体积扩大)。

四、研究意义


权威参考文献

  1. 王力. 《同源字典》. 商务印书馆, 1982.
  2.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2013.
  3. 何九盈. 《上古音》. 商务印书馆, 2001.
  4. 王宁. 《汉字构形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 2015.

(注:因无直接检索来源,以上内容依据权威工具书及学界共识撰写,未添加虚构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同源字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特征
同源字是指汉字中音、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同一语源关系的字群。这类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上存在密切联系,通常由共同的语源分化演变而来。例如“古”与“故”、“志”与“识”等,它们的古音相近且语义相通,体现了同源性。

形成与分类

  1. 完全性系源:可追溯分化轨迹的同源字,如“氂”(牦牛)与“旄”(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后者由前者衍生而来。
  2. 不完全系源:仅知音义相通但无明确分化路径,如“广”与“旷”、“坚”与“紧”。

判断标准

作用与意义

注意:同源字与通假字不同,前者强调音义同源,后者仅为借音表意(如“蚤”通“早”)。

如需更多实例或具体文献分析,可参考《同源字论》或汉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邦政鞭长不及笔圣部押城脚彻缀宕冥肚里生荆棘剟録费时丰华佛耳草告荒观场矮人归籴和爱荒亡回翼借贷无门浸灌进士科脍炙狂墨诓赚廉质辽敻戾悍垄断陋约虏使冥升民权内径宁馨儿匿行泥絮怕敢千顷牌青圆寝膳奇冤热闹话讪搭搭地手起刀落树碑赎放酴米托姻晚节黄花威化围剿畏涂无寐无亲无故下德仙京小蛾胁士稀糜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