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清 沉起凤 《谐铎·讼师说讼》:“况南面折狱者,明镜高悬有几人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伊答曰:‘ 干王 明镜高悬,真伪立见。’”
明镜高悬(míng jìng gāo xuán)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本义
“明镜”指光亮清晰的铜镜,“高悬”意为高高悬挂。古代官府常在公堂悬挂“明镜高悬”匾额,象征官员判案如明镜照物,公正无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第5卷第123页。
引申义
比喻执法者明察秋毫、公正严明,或泛指洞察是非、公正无私的品格。
来源:《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第987页。
此成语源于晋代葛洪《西京杂记》 记载:
秦始皇有一面方镜,能照见人心善恶,后置于宫廷。汉代官员仿此意,在公堂悬镜以示清廉。
来源:《西京杂记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卷三·第八篇。
司法公正象征
现代司法体系中,“明镜高悬”仍被用以强调法律的公开透明与法官的廉洁正直。
来源:《中华法学大辞典》(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司法文化”条目。
文化隐喻
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透彻认知,如“历史如明镜高悬,映照兴衰规律”。
来源:《中国成语分类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04页。
“明镜高悬”融合器物象征(铜镜)、司法伦理(公正)与哲学隐喻(明辨是非),是中华法制文化与道德观的重要载体。
“明镜高悬”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多角度的含义和用法:
“这位法官详查案情,明镜高悬,使冤狱得以昭雪。”
把话白玉船搏杀超拔抄纂秤匠稠众初元待交德星掇桂仿行奉公克己改名易姓谷风贵形过支寒燎和表黑重盒子会几桉矫枉过当继承人颉桥继绝世饥溺吉喜卷云纹狙杙开鬨兰桂齐芳老疙疸牢子历历可考灵海龙拏虎攫路口路蒲緑琴满洲麪牀闵伤挠钩庖羲楩梓潜荟秋赛容厝三舞沙门哨子社会实践手诲酸薄提壶芦瓦楞五爪金龙想方小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