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诣的意思、赍诣的详细解释
赍诣的解释
送往。《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賫诣 琼花观 ,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 周楞伽 校注:“賫诣,送往。”
词语分解
- 赍的解释 赍 (賫) ī 怀抱着,带着:赍恨。赍持(拿着)。赍志而没(?)(志未遂而死去)。 把东西送给别人:赍发(资助)。赍赏。赍盗粮(把粮食送给盗贼,喻帮助敌人做坏事)。 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行者赍,居
- 诣的解释 诣 (詣) ì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诣阙。诣前请教。 (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造诣。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赍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言文或特定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 词义:指“送往”或“携带某物到达某处”,强调将物品送至特定地点或对象的行为。
- 构成解析:
- 赍(jī):本义为“怀带”“持送”,如《说文解字》释为“持遗也”,即携带物品赠予他人。
- 诣(yì):意为“到”“前往”,如《玉篇》释为“至也”,指向特定目的地行进。
文献例证
在明代小说《剪灯新话·金凤钗记》中,有例句:
“生感兴娘之情,以钗货于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赍诣琼花观,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
此处“赍诣”指主人公将香烛等祭品送至琼花观,以表感恩。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仿古语境中。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送达”“送往”等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诣”的引申义(如“造诣”指学术或技艺的成就),可参考相关古汉语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赍诣的意思
赍诣(jī yì)是一个多音字词汇,有两个不同的意思:
1. 赍:担负;志愿担当。诣:到达;去往。合起来指责任担当或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某项任务。
2. 赍:兵器;武器。诣:送到;献上。合起来指战争中献出自己的兵器。
拆分部首和笔画
赍诣是由两个部首组成:
- 赍:由赤(chì)部作边旁,察部(chái)作声旁,共5画。
- 诣:由讠(yán)部作左右旁,意部(yì)作声旁,共7画。
来源
赍诣是古代汉语词汇,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文学家萧统的《赍诣章》中,用来描述士兵献出自己的兵器和志愿担当的情景。
繁体
在繁体字中,赍诣被写作赍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对于赍诣有一些差异:
- 赍:在古时候,赍的写法为赍字旁上面多加一点。
- 诣:在古时候,诣写作诣,形状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赍诣前行,从不迟疑。
2. 将士们赍诣着兵器奔向战场,誓死保家卫国。
组词
有些常见的组词:
- 推诿(tuī wěi):推卸责任。
- 清诤(qīng zhèng):明确表示自己的反对或异议。
- 责诤(zé zhèng):公开指责别人的错误。
近义词
与赍诣意思类似的词汇:
- 责任(zé rèn):指应该承担的义务或任务。
- 忠诚(zhōng chéng):指对事业、国家或组织的忠诚和坚定不移。
反义词
与赍诣意思相反的词汇:
- 回避(huí bì):指回避、规避;不敢或不愿面对某个任务或责任。
- 猥亵(wěi xiè):指对他人进行不正当行为或不当言辞,违背责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