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相的意思、守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相的解释

(1).代理丞相。《战国策·秦策五》:“ 文信侯 出走,与 司空马 之 赵 , 赵 以为守相。” 高诱 注:“守相,假也。”

(2).郡守和诸侯王之相。《汉书·王嘉传》:“前 山阳 亡徒 苏令 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 颜师古 注:“守,郡守也;相,诸侯相也。”《晋书·武帝纪》:“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必以春,比古者述职宣风展义也。” 明 方孝孺 《宜隐轩记》:“是时天子方以灾变求言天下,御史用深文,致无罪守相数十百人於狱,议者冤之。”

(3).谓为相而居守者。《汉书·郦商传》:“与 絳侯 等定 代郡 、 鴈门 ,得 代 丞相 程纵 、守相 郭同 、将军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相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一、官职名称 守相在古代指代地方行政长官,特指郡守和诸侯国相。《汉语大词典》指出,守相是“郡守和诸侯国相”的合称,常见于汉代官职体系。例如《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守相为吏,未尝有阿私之意”,体现了守相作为地方治理者的职责。此类官职需同时承担军事防御与民政管理职能,代表中央政权对地方实施管辖。

二、守护辅佐 《辞源》释义守相为“守护与辅佐”,作动词使用。清代文献《读史方舆纪要》中“群臣守相,戮力王室”即强调臣子对君主的辅佐与维护。这一含义延伸出“相互扶持”的抽象概念,如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所述“君臣守相之道”,指代政治关系中双向的责任义务。

该词现代多用于史学研究及文献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含义。以上释义综合参考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以及《史记》《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守相”是一个古代官职相关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三种解释:

  1. 代理丞相
    指临时代理丞相职务的情况。例如,《战国策·秦策五》记载:“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 这里的“守相”即指代行丞相职权。

  2. 郡守与诸侯王之相的合称
    在汉代,“守”指郡守(地方行政长官),“相”指诸侯王封国的国相,两者均为地方重要官职。《汉书·王嘉传》提到:“守相威权素夺也”,颜师古注释为“守,郡守也;相,诸侯相也”。

  3. 居守的辅政之相
    指在君主外出时留守都城、辅佐朝政的丞相。例如《汉书·郦商传》记载其参与平定叛乱后,“与绛侯等定代郡、雁门”,这里的“守相”强调居守职责。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案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书》《战国策》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米阐衍谗哳朝礼惩窒楚两龚从祖叔母丹帏发场光大方贿分隔风戒戈壁国赋过街门诂释古宪黄梅划圆防守洄水涡昏庸无道唧唧咕咕金铺剧本剧骖鳞切龙鹏毛举细故梦华冥鸿米珠薪桂内帛鸟声兽心泡头钉片儿会朴樕杞虑晴明湫漻奇遇任法兽鋭思衰懦树倒猢孙散术蓺太仪套索微门五猖无计所奈衔体先务黠人犀璧袭蹈檄定亵露携叛写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