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悉的意思、收悉的详细解释
收悉的解释
[receive] 收到(信件等)并知道了其中的内容
来函收悉
词语分解
- 收的解释 收 ō 接到,接受: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收割。收成。麦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拢:收容。收理。收集。 结束:收尾。收煞。收
- 悉的解释 悉 ī 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尽悉。获悉。来函敬悉。 尽,全:悉力。悉心。悉数(?)。悉数(?)(完全列举,如“不可悉悉”)。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收悉"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公文用语和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表示收到并知悉(某信息或物件)。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与基本释义
- 收
- 本义为"接收"、"接纳",指事物从外界传递至接收方。
- 引申为对信息、文件、物品的收取行为。
- 悉
- 本义为"详尽"、"全部",《说文解字》释为"详尽也"。
- 此处引申为"知晓"、"了解",强调对接收内容的认知状态。
- 合成词义
"收悉"即"收到并已了解内容",包含动作完成(收)与认知完成(悉)的双重含义。
二、权威词典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明确标注为动词,释义:"收到并知道(内容)",属正式书面用语,常见于公文往来。
- 《汉语大词典》
释例强调其完成态特性:"谓收到并已详知",多用于复函、通知等正式场景。
三、使用语境与规范
- 正式文书场景
用于公务信函、电子邮件、公告回复等,表示对来件内容的确认。
示例: "贵单位提交的申请已收悉,将于三个工作日内答复。"
- 法律与行政文件
体现程序合法性,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要求对来文需明确"收悉"状态以存档备查。
- 与近义词辨析
- "收到":仅强调物理接收,不涉及内容认知(如"邮件收到,稍后阅读")。
- "知悉":强调已知内容,但未明确是否通过接收行为获得(如口头告知亦可称"知悉")。
四、语用特征
- 礼貌性与效率
在商务沟通中替代口语化表达(如"看到了"),体现专业性与尊重。
- 隐含责任转移
收悉后即视为信息送达生效,接收方需承担后续处理义务。
- 时态限制
通常用于完成时(已收悉),罕见于将来或进行时态。
参考文献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国务院办公厅.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国政府网, 2012年发布.
(注:因部分权威工具书无公开在线链接,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可参考中国政府网www.gov.cn政策文件库。)
网络扩展解释
“收悉”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正式文件、信函往来等场景,表示“收到并知悉内容”的意思。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收:指“接收、收到”,如接收信件、文件等。
- 悉:指“知晓、了解”,强调对内容的明确认知。
- 组合含义:不仅表示已收到某物(如信函、通知),还确认已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2.权威收录与使用场景
- 词典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已正式收录该词,说明其规范性。
- 适用场合:
- 公文往来:如上级通知下级时,下级回复“收悉”以确认接收并理解。
- 商务信函:常用于回复对方来函,例如“贵方来函已收悉”。
- 法律文书:用于正式确认收到重要文件或通知。
3.与“收到”的区别
- “收到”仅表明接收行为,不涉及是否知晓内容。
- “收悉”强调接收后已完成内容确认,隐含“已阅且知悉”的正式回应。
4.例句参考
- 正式回复:“来函收悉,我方将按约定条件处理。”
- 商务场景:“贵公司查询函已收悉,相关事宜正在推进中。”
- 公文通知:“关于XX事项的通知已收悉,现按要求落实。”
5.使用注意事项
- 书面用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避免重复:不需表述为“已收悉”,因“收悉”本身包含完成态。
- 语境匹配:常见于复函开头,如“贵方XX日函件收悉,现回复如下”。
“收悉”是兼具接收与知悉双重含义的规范用语,适用于需明确表达“已阅知”的正式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败驾巴前算后笨鸟先飞罼弋层级超朗弛政菗蒢臭气叨叨打喯儿耳鬓斯磨犯对風量抚期公力光芒万丈海匪酣红花白怀情兼备建储交誉洁望解选噤舌倦勤客僧匡益量数膋萧理发师留骖笼狎洛叉纳兰性德泼凶凶潜遁千金买赋签子认账荣秩煞水世官韬光听政鼍梁外迁剜肉医疮伪惑文移武官遐愤相继相如渴小张携角谢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