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ter;talk on and on;chatter like a magpie] 没完没了地说
别一个人叨叨了,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话多;啰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银花》:“察余衷素,且悯余叨叨於垂尽之时。”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走将来唱叫麄豪,口不住絮絮叨叨。” 臧晋叔 音释:“叨音刀。”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情语叨叨,恨语嘈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看样子老头儿叨叨起来没有完了。”
“叨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口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说话啰嗦、重复且令人厌烦。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及语言用法,其详细解释如下:
动词用法
指人说话没完没了,反复说同一件事,带有抱怨或厌烦的意味。
例:她总爱叨叨孩子学习的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53页。
(参考链接:现代汉语词典在线版)
形容词用法
形容言语冗长琐碎,令人不耐烦。
例:他说话太叨叨了,没人愿意听。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6页。
同义词:
“唠叨”“絮叨”“啰嗦”。
注:“叨叨”更口语化,“唠叨”侧重重复叮嘱,“絮叨”强调内容琐碎。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56页。
反义词:
“简洁”“精炼”“寡言”。
含贬义,多用于批评他人言语冗长或表达自身不耐烦。
日常对话、文学描写(如刻画人物性格),常见于北方方言。
例:老舍《骆驼祥子》中描写虎妞“叨叨起来没完”。
来源: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89页。
语言学解析:
学者指出“叨叨”属重叠式动词(AA式),通过音节重复强化“絮烦”的语义。
来源: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6页。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语法讲义)
方言研究:
在京津冀方言中,“叨叨”可后接补语(如“叨叨半天”),语法功能灵活。
来源:贺巍《中原官话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14页。
“叨叨”不用于正式书面语,避免在学术、公文等场景使用。
勿与“叨扰”(客套话)、“叨教”(请教)混淆。
“叨叨”是高频口语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负面语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与对象。
“叨叨”是一个口语化词汇,通常用于形容人说话啰嗦、重复或没完没了,常带有轻微的厌烦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叨叨”指说话冗长、反复,强调内容重复或缺乏重点。例如:“他总在耳边叨叨同一件事,让人心烦。”
通常含轻微贬义,表达对重复性言语的不耐烦,如“老太太叨叨个没完”。但在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体现关心,需结合语境判断。
法语中对应词汇如“babiller”(喋喋不休)或“parler sans arrêt”(不停地说),可见跨语言中类似表达普遍存在。
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参考和中的文学作品或权威词典。
哀临拜蹈白花荜门圭窦不中听逞怜瞠然持领崇福棰楚貙镏触霉头出于无奈撺唆大火单鲜斗胆妒妇渡工恶水放筯风棱服式付之度外赓酬关发棺题贵昆铁路家鸡野雉假口嘉丽降监俭贫假声架羊吉从街店祭灵极至絶伦超羣空头宣敕空穴款制亏累埒材角妙砺戈秣马龙图露柱墨启南陵裒裒气禁泣下如雨忍訽山台事力誓念史学停尸下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