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瞽者的意思、瞽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瞽者的解释

失明的人。俗称瞎子。《论语·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庄子·逍遥游》:“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鐘鼓之声。”《新唐书·陈子昂传赞》:“瞽者不见 泰山 ,聋者不闻雷霆。”《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那块青石﹞逢着瞽目之人,一点就亮。不两日间,四下瞽者俱已传遍,来了许多,俱要求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瞽者" 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盲人、目盲之人。它由“瞽”字和“者”字构成。

  1. 字义解析:

    • 瞽 (gǔ): 本义指眼睛失明。《说文解字》释为:“目但有眹也。”段玉裁注:“眹者,目精也。精在内不可见者,但见其外之眹如鼓皮也。故曰但有眹。引申为凡不见之称。” 其字形像一只眼睛突出而失明的样子。引申义为:
      • 盲人。
      • 古代常指以盲人担任的乐官(因其听觉敏锐)。
      • 比喻没有观察力、不明事理。
    • 者 (zhě): 是一个助词,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后,表示“……的人”、“……的事物”。
  2. 词义详解:

    • 本义: 指生理上眼睛失明的人。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含义。
      • 例:《论语·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经过他们面前时,一定要快步走。)
      • 例:《庄子·逍遥游》:“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盲人无法同他一起观赏花纹的美丽,聋子无法同他一起聆听钟鼓的乐声。)
    • 引申义/比喻义: 指缺乏见识、不明事理或观察力差的人。
      • 例:汉代王充《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这里虽未直接用“瞽者”,但将不学习、无见识的人比作盲人、聋人。)
      • 例: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五》:“瞽者、聋者、喑者、跛者、躄者、癃者,各自为养。”(这里列举了各种残疾人士,瞽者指盲人。)
  3. 用法特点:

    • “瞽者”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汇,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更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学术讨论中。
    • 它比单纯说“盲人”更具古雅意味。
    • 常用于比喻缺乏判断力或认知能力的人。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瞽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1. 读音与基本释义


2. 出处与引文


3. 综合解析


4. 相关文化背景

古人常以“瞽者”代指乐官,因部分盲人擅长音乐(如《周礼》记载盲人乐师参与礼乐活动),但此义项与“失明者”需根据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盲人社会角色,可参考《论语》《庄子》等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帮带避影匿形伯赵采集趁坊伧重斥罢错绣到时候打衣粮地勤嫡长子妒痴恩甚怨生讹语影带风清弊绝干用狗吠之惊钩止关圣贤钴鉧潭国际主义旱地花式祸胎健啗交甫冀南币锦还襟怀担白祭胙赖泼皮棱鳀两岐歌灵寝涖丧旅拜能言挪威人谦人轻绝缺望上半身尚尔扇摇神往心醉试差十相俱足书差水准仪甜言软语条鞭屯候驼蹄鸡万年未竟五长向前香象薤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