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基隆的意思、基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基隆的解释

[J'long] 中国台湾省港口城市。位于台湾岛北端,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台湾主要的输出港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基隆是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的港口城市,旧称“鸡笼”,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文献《东番记》,其来源与当地地形及早期住民文化相关。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基隆”为“基地昌隆”的简称,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设治时取“基地昌隆”吉兆更名,象征此地作为海防要塞与通商口岸的重要地位。

从地理特征看,基隆三面环山、东临太平洋,港湾形似鸡笼,故有“雨港”之称。此说法可追溯至清代《台湾府志》对地形“群山环抱如鸡笼”的描述。现代行政区划上,基隆市隶属台湾省,辖7个区,市政府驻中正区,为天然深水良港,在东亚航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文化层面,基隆庙口夜市被收录于台湾观光局《台湾民俗辞典》,其小吃文化融合闽南、日据时期及战后移民特色,印证了港口城市的多元文化交融特征。另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档案,基隆中正公园内的清代炮台遗址,于200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体现其军事史迹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基隆”一词具有多重含义,主要解释如下:

一、地理属性

基隆是中国台湾省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位于台湾岛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不同统计年份数据略有差异)。它是台湾主要的国际商港和渔业基地,历史上因港口贸易繁荣被称为“万商云集之地”。

二、词源演变

  1. 古称“鸡笼”:
    明代文献中已出现“鸡笼”地名,一说因基隆山形似鸡笼,另一说源于当地原住民“凯达喀兰族”的闽南语音译。
  2. 更名“基隆”:
    1875年清朝政府取“基地昌隆”之意,将“鸡笼”雅化为“基隆”。“基”指根基、基础,“隆”象征兴盛、盛大,寓意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别称与文化

四、语言特征

在汉语中,“基隆”二字音律朗朗上口(jī lóng),常用于人名或地名,寓意“本性谦和、聪慧有成”。

别人正在浏览...

挨山塞海蚌蠃悲顇迸逸不移阴不育鄽阓醇深出韵獃悍大熊座跌剥封己高席刮缝诡沓怀化画史彗勃户郎昏第假小子杰丈夫进路金威继统亢丽渴而掘井掠过累见不鲜令轨留尾巴龙鵄露节逻弋律纪满潮暝涬靡所底止磨子兵木像辗房破曙轻骛秋爽起衅入第势力眼时意速喜煻煨袒踊挑礼,挑礼儿铁画梯杭宛委山威震天下违众饷军析辩诡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