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former times]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1).往日,从前。《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
(2).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北史·郎茂传》:“及 隋文 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 唐 杜甫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 王生 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仇兆鳌 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今年,渡 江 与 赵伟堂 学博 游 焦山 ,见其徒孙 巨超 以诗见示,追忆畴昔,不觉悽愴。”
"畴昔"是一个典型的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表达对过去的追忆。其核心含义及权威解释如下:
指从前、往日、过去的时间。常带有对往事的怀念或追忆色彩,语义庄重典雅。
例:《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意为:我在前一天的夜里,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接受祭奠。)
《汉语大词典》
释为:"往日,从前。" 强调其表时间的概念,多用于追溯性叙述。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可参考权威在线版:www.hanyudacidian.cn)
《王力古汉语字典》
注解:"畴"通"曩","昔"即往日,二字同义复用,强化时间指向。
来源: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年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词,释义:"从前;过去的日子。"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畴"本义为田亩,引申为"类、辈",后假借为"曩"(以往);"昔"指往昔,二字组合后凝固为时间副词。
多用于怀旧、感慨或正式叙事,如"追忆畴昔""畴昔之志"。区别于中性词"过去",更具文言语感。
作状语(畴昔相逢)或定语(畴昔之事),现代汉语中极少作主语或宾语。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表达人事变迁的怅惘)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对比过去与当下)
词汇 | 差异点 | 适用场景 |
---|---|---|
畴昔 | 书面性强,含典雅追忆义 | 诗文、历史叙述 |
往昔 | 通用书面语,情感中性 | 正式描述、口语化表达 |
昔日 | 强调时间节点,可指较近的过去 | 新闻、纪实文学 |
参见:更多古典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电子版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畴昔”是一个文言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或现代书面语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往昔、从前、以前”,表示过去的时间或往事。例如:“畴昔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是一幢幢楼房”。
延伸含义
也可指代“往事”或“以往的情怀”,带有追忆的意味。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
词源
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其中“畴”通“曩”(过去),“昔”即往日,合为“过去的时光”。
文学应用
常见于古典诗词,如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畴昔相知几人在?”陶渊明《饮酒》:“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如需更多诗词例证或古籍出处,可参考《礼记》《聊斋志异》等文献。
白骥百尹帮腔保安队不含糊谗隙陈辞骋绩赤株酬拜出定辞语倒君棣达枋国風臺汾阳帽高腴根蕟搆制过日子很傲哗扣皇暇欢靥讲述奖掖僵滞鲛奴晋职刻疵客使空俭筐箧中物良家立侍辟道贫艰前图倾败青贮人望戎葵枘凿方圆骚杀山嶂魫灯市儿饰谈水满金山熟泥说不来天梭条干玩乐污痕谢安屐袭害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