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丛帖的意思、丛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丛帖的解释

古今名帖汇编之称。相传始于 南唐 《澄清堂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丛帖”是书法领域中的专业术语,指将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汇编成册的碑帖合集,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定义与起源
    丛帖又称“丛刻”“套帖”,是古今书法名帖的系统性汇编。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唐时期,最早的丛帖为《澄清堂帖》,由南唐后主李煜命徐铉摹刻上石,收录王羲之书法作品。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主持编刻的《淳化阁帖》进一步确立了丛帖的规范,共十卷,收录苍颉至唐代101位书家作品,其中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占五卷。

  2. 功能与价值
    丛帖通过摹刻、拓印等方式保存珍贵书法真迹,兼具艺术鉴赏与临摹学习的双重作用。例如《钱南园丛帖》等经典丛帖,因收录稀见名作而具有极高收藏价值,部分珍本价格可达数十万元。

  3. 发展演变
    自南唐、宋代起,丛帖逐渐形成体系,明清时期更为兴盛。其内容从单一书家扩展到多朝代、多流派合集,成为研究书法史的重要资料。例如《缩本四部丛刊》等大型丛帖,展现了文献汇编的严谨性。

常见误解澄清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丛帖”解释为“形容书籍内容丰富的成语”,此说法缺乏专业依据。结合书法史与权威文献(如搜狗百科、沪江词典),应以“书法名帖汇编”为准确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丛帖的意思

丛帖(cóng tiē)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文稿、书籍等被堆积在一起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丛帖的部首是⼦(子字底),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来源

丛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书·杂传》中,形容书籍堆积成丛的样子。

繁体

在繁体字中,丛帖的写法为「叢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书写中,丛帖的写法略有差异,形状更加草率,但整体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1. 书房里堆满了各种古籍丛帖,让人目不暇接。

2. 他整理了一些文稿丛帖,准备出版一本书。

组词

1. 书丛:指堆积成丛的书籍。

2. 文丛:指堆积成丛的文稿。

近义词

堆积、聚集、拥挤

反义词

散落、分散、离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