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ensible] 知趣
你还是识相点,赶快走吧
(1).知趣,会看风色行事。 张天翼 《包氏父子》四:“要是 江朴 还那么不识相,他就得‘武力解决’。”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六:“ 老王 识相地退出他的卧房,在外边把门带上。”
(2).认识鉴别。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连草木的好坏都还不能辨清,说得美玉的臧否又岂能识相?”
“识相”是一个汉语口语词汇,主要用于表达“知趣、会察言观色”的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识相”有“辨别是非”的引申义(如),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例句,可参考《国语辞典》或现当代文学作品。
《识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懂得分辨是非曲直。它由“识”和“相”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识”字的部首是言,总共五画;“相”字的部首是目,总共九画。
来源:《识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传》中,“协于文王,以识时务,终获天之所命,享于民而曰识相也。”这里的意思是文王顺应天命,掌握时务,从而能够成功治理国家。
繁体:繁体字“识相”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根据古代《说文解字》的记载,尤三虎手,每指有セキ字足楚年黄,斤斤实斧钺也。这是对“识”字的古代写法的描述,虽然文字形状不同,但发音和意义仍然是一致的。
例句:他通过细心观察,识相能力非常强,能够准确判断人事,从而避免冲动错误的决策。
组词:识大体、识微知著、识时务、识趣、识时势
近义词: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曲直
反义词:眼拙、目光短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