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番藷的意思、番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番藷的解释

同“ 番薯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七:“山藷,形魁垒;番藷,形圆而长。其味,则番藷甚甘,山藷为劣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番藷(fān shǔ)是汉语中对“番薯”的异体写法,指代旋花科植物甘薯的块根,现多称为“红薯”或“地瓜”。该词由“番”与“藷”两部分构成:“番”原指域外、外邦,体现其作为外来物种的历史背景;“藷”为“薯”的异体字,泛指块茎类植物。

植物学特征上,番藷具有蔓生茎、心形叶及纺锤形块根,含丰富淀粉,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据《农政全书》记载,番薯于明代万历年间经东南亚传入中国福建,后在饥荒时期成为救荒作物,故民间亦称之为“救命薯”。

现代汉语词典中,“番藷”属古语词,日常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农史文献及方言中仍保留此称。其词义与“甘薯”“红薯”完全等同,仅书写形式存在差异。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中国植物志》第64卷;《农政全书·树艺篇》)

网络扩展解释

“番藷”是“番薯”的异体写法,指同一种植物。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是旋花科番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块根为主要食用部分。其名称因地域差异有多种别称,如甘薯、红薯、地瓜、山芋等。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块根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表皮颜色多样(红、紫、白等),茎匍匐或缠绕,叶片多为宽卵形,花为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状。
  2. 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及安的列斯群岛,后传入中国并普遍栽培。

三、主要价值

  1. 营养: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C、β-胡萝卜素、钾等,有助预防慢性疾病。
  2. 应用:
    • 食用:可直接蒸煮,或加工为淀粉、粉丝、糕点等;
    • 工业:用于制造酒精、饴糖等;
    • 农业:茎叶可作饲料。

四、备注

“藷”为“薯”的异体字,常见于方言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多写作“番薯”,但在台湾、福建等地仍保留“番藷”写法。

别人正在浏览...

柏成子臯摈兑渤澥掣鲸成操触目惊心叨咷的据叠层的真独絶覩事恶噷噷反批评棐几風高更造功阀搆害观国过摩果蔗候徼监元茭艹街头晶晃禁驻救奢康熙字典老东家陵阜灵瑞蛮楚梅花约堳埒女妭青稞轻欺青缃学齐武任所三从四德散缓禅位韶气神微施行司衡碎脔燧象台岳堂隍顽悍踠局僞惑诬玷无梁斗闲雕剌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