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主将设置军帐的方位。 唐 杨炯 《出塞》诗:“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宋 张淏 《云谷杂记·玉帐》:“戌为河魁,谓主将之帐宜在戌也。”
(2).丛辰名,月中的凶神。据星命术士的说法,阳建之月,前三辰为天罡,后三辰为河魁;阴建之月则相反,这一天诸事宜避。《新唐书·吕才传》:“ 歷阳 成湖,不共河魁; 蜀郡 炎火,不尽灾厄。”《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孤眠怜 月姊 ,多忌笑河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翻检得之,先自涉览,而后进之,笑曰:‘今日河魁不曾在房。’”
“河魁”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术语,主要涉及军事和星命术两个领域,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代主将设置军帐的吉利方位。根据天干地支理论,“戌”对应河魁,主将的军帐应设在戌位(即西北方),以象征权威与战略优势。
例证:
在玄学中,河魁是“丛辰名”,即月中的凶神,需避忌行事。其位置随阴阳月建变化:
“河魁”的两种含义均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天文与军事的融合,既有实际方位选择,也包含趋吉避凶的玄学思想。需注意,现代语境下该词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领域。
《河魁》一词是指在河流中位高权重的最大船只,也可以指船队中的领船人。部首拆分为“水”和“鬼”,总笔画数为15画。
《河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水运时代,当时河流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由于河流水势浩渺,船只在河上行驶时需要有人熟悉水势和引领船队,因此“河魁”一词逐渐形成,指代那些在河流中引领船队的领船人。
在繁体字中,“河魁”可以写作「河魁」。
古代汉字写法中,“河魁”依然是以“河”和“魁”组合而成的。这两个字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义和结构并未改变。
以下是关于“河魁”这个词的例句:
与“河魁”相关的组词有:河船、魁首、魁伟。
与“河魁”近义的词语有:船长、船夫、航海家。
与“河魁”反义的词语有:水手、船员、随从。
暗春尘壒电子论地藏王鞮鞻洞彻事理胴肛堵截烦多纺锭梵摩天风仪观觑蛊虫黑下化魂花青素歼除井匽揪辫子酒緑灯红九声聚伙开斋节扛长工狂驰子款谈暌绝兰苕老马识途良朋礼中名刹迷天逆种攀望耆臣劝务稔恶不悛桑羊三和三十六天奢摩他牲畜实时霜皛述评丝分缕析谈宴叹仰通厚无个事武士道响胡芦嫌厌痫瘈枭雄息交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