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丞的意思、府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丞的解释

(1).太守的属官。《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三岁,迁 河南 太守……府丞 义 出行蝗,还见 延年 。”

(2). 汉 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后汉书·班超传》:“ 超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为 疏勒王 。”

(3). 明 代 顺天 、 应天 二府, 清 代 顺天 、 奉天 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 明 代詹事府、 清 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明史·职官志三》:“ 顺天府 ,府尹一人,府丞二人。”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詹事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二员,府丞二员。”《清史稿·职官志一》:“宗人府……府丞掌校汉文册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府丞”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具体含义和职能随朝代演变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职能与字义解析
“丞”字本义为辅助(《说文解字》),作为官职时多指副职。府丞即辅佐主官(如太守、府尹)处理政务的副手,负责文书管理、政令执行监督等事务。

汉代设置

  1. 太守属官:如《汉书·酷吏传》记载,河南太守严延年下属府丞“义”负责巡查蝗灾。
  2. 西域行政首长:西域诸国王室设府丞为行政长官,例如班超曾拥立疏勒府丞成大为王(《后汉书·班超传》)。

明清时期演变

典型事例
东汉南阳太守羊续曾拒收府丞所献生鱼,体现其监察职能(《后汉书·羊续传》)。

府丞作为辅政官职,贯穿汉至明清,职能涵盖地方行政、边疆管理、中央文书等,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副职角色。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府丞(fǔ chéng)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古代官员中主管府县事务的官员。现代中文中,府丞一词已经较少使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府(部首:广, 笔画:5) 丞(部首:卩, 笔画:3) 来源:府丞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制。府指的是州府或县府,丞则是对官员职位的称呼。 繁体:府丞的繁体字是府丞。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府丞的写法与现代大体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古代中国的府丞负责管理府县内的行政事务。 组词:府丞没有固定的组词搭配,但在古代的官制中,可以与其他官职进行组合,例如知府丞、推官丞等。 近义词:府丞的近义词可以是府尹、县丞等,都指代古代主管府县事务的官员。 反义词:府丞的反义词可以是州官、县官等,指代在官制中其他职位的官员。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