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绢。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夜归》诗:“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縑吟九咏。” 宋 王禹偁 《仲咸借予海鱼图观罢有诗因和》:“偶费霜縑与綵毫,海鱼图画满波涛。”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垞古松歌为汪鞠友题》:“霜縑雪楮任挥洒,时喜晴暉落窗牖。”
“霜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字义及语境进行解析:
1. 基本词义
“霜缣”指白绢,即白色的细密丝织物。其中,“霜”比喻洁白、清冷之色,如霜雪般纯净;“缣”是古代双丝织成的细绢,质地较厚,常用于书写或绘画。
2. 字词解析
3. 应用示例
如网页中提到的造句:“手持霜缣,挥毫泼墨”,即用白绢作为书画创作的载体,体现其典雅、洁净的特性。
建议:若需更深入的文学出处或历史用例,可进一步查阅《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等典籍,或关注诗词中“霜缣”的意象表达。
霜缣,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雨和纟。拼音为shuāng lián。
霜的部首为雨,表示与雨水相关的意思。笔画数为9画。它是指在寒冷的季节中,当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冰晶,附着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现象。若形容物体被霜覆盖,则表示物体表面被凝结成的冰晶细粒所遮盖。
缣的部首为纟,表示与纺织品、绳索相关的意思。笔画数为11画。它是指用细绳子或线编织的一种纺织品。在古代,缣常用来制作衣物或带子。
霜缣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诗词,常用来形容冷寒的气候和景象。在冬季,大地被霜覆盖,寒风吹过时,仿佛世界被一层薄绢所包裹。因此,霜缣也常用来形容寒冷的季节。
在繁体字中,霜缣的写法为霜縣。两个字的外形与简体字略有不同,但含义和拼音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不同的变体。根据文献记载,古时候的汉字写作霜纏。这种写法与现代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使用霜缣这个词的例句:
1. 冬天的早晨,霜缣覆盖着大地,白茫茫一片,美丽而又寒冷。
2. 街头的树叶上挂满了霜缣,仿佛给大自然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衣。
3. 微风一吹,霜缣瞬间消失,代之以晶莹的露珠。
与霜缣相关的组词有:霜降、霜冻、縣令、纏繞。
其中,霜降和霜冻表示与霜相关的天气现象;縣令表示古代县级官员;纏繞表示缠绕、盘绕。
近义词为霜天,反义词为暖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