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逝息的意思、逝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逝息的解释

犹遁居。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 贾昌 ﹞遂长逝息於 长安 佛寺,学大师佛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逝息”为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及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1. 字义分解 “逝”在《说文解字》中训为“往也”,本义指水流向前消逝,引申为时间流逝或生命终结,《论语·子罕》中“逝者如斯夫”即用此意。“息”在《广雅》中释作“止也”,既可指呼吸的暂停,也可喻指生命活动的终止,《庄子·逍遥游》中“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即包含气息、生命双重含义。二字组合构成矛盾修辞,暗含“消逝与停驻”的辩证意味。

2.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汉魏六朝诗文,如《后汉书·列女传》载乐府诗“逝息无常期,荣华难久恃”,此处“逝息”既指生命无常,又喻指功名荣辱的流转不定。唐代墓志铭中常见“逝息泉壤”等表述,此时词义偏重“生命终止后的安息状态”,与佛教“寂灭”概念形成语义关联。

需特别说明的是,“逝息”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仅存于古籍文献与仿古创作中。该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层面,其语义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古代生死观的语言投射特征。

(参考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六朝乐府诗笺注》)

网络扩展解释

“逝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逝息”意为退隐、遁居,指主动离开世俗生活,选择隐居或避世的状态。该词由“逝”(消逝、远离)和“息”(停息、安居)组合而成,强调从纷扰中抽离并安顿下来。


二、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陈鸿的《东城老父传》:“﹝贾昌﹞遂长逝息於长安佛寺,学大师佛旨。”此处描述贾昌长期隐居长安佛寺修习佛法,体现了“逝息”的避世含义。


三、字义分解

  1. 逝(shì)
    • 本义:时间、水流消逝,如“岁月易逝”。
    • 引申义:死亡,如“病逝”。
  2. 息(xī)
    • 本义:呼吸,如“喘息”。
    • 引申义:停止、安居,如“息怒”“偃旗息鼓”。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逝息”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其近义词包括“遁居”“隐逸”,反义词可对应“入世”“仕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东城老父传》原文或汉语词典中的词条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鹭纕傍角儿把薪助火倍还本原匾部比傅策简察推车軲辘痴呆赤宅攒心丹阁单尽岛瘦郊寒大同典定方框费心風帶敷露葛茀给对躬蹈矢石孤竹君横加禾黍鹤厀降厘翦疆噍聱郊柴酒海兰若罍罃黎蒸瞀眩马茹子门帷绵濛奶婆评委侨务勤干三达德梢靶恃息事象水照云光素晖太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贴改推销歪货亡可奈何宛马闻风而动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