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同的意思、大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同的解释

[Datong] 地名,在山西省

详细解释

(1).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郭象 注:“其形容与天地无异。” 成玄英 疏:“圣人盛德躯貌,与二仪大道合同,外不闚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列子·黄帝》:“ 子夏 曰:‘以 商 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2). 战国 末至 汉 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 洪秀全 、 康有为 、 谭嗣同 和 ********* 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3).指国家统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 关中 旧意?” 王利器 集解:“此当 隋 时而言, 隋 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对峙局面,故云‘大同’。”

(4).大体相同。《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自 宛 以西至 安息国 ,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不过许多小异之中,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同"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层面 《汉语大词典》指出"大同"指"天地万物融合为一的和谐状态",该释义源于《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的哲学命题。在道家思想体系中,这个概念强调破除事物界限,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儒家伦理范畴 《礼记·礼运》赋予"大同"社会理想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解读其为"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形态,具体特征包括:

  1. 公共治理:权力非世袭制
  2. 社会保障:老幼皆有所养
  3. 经济平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 道德自觉:盗窃乱贼不作

三、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汉语中该词衍生出:

  1. 行政区划:特指山西省大同市,国务院民政部确认其作为地级市的行政地位
  2. 物理概念:指代无差异状态,如物理学中的"电势相同"
  3. 国际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曾用"天下大同"表述文化共融理念

四、词源学考据 根据《汉字源流字典》,"同"字甲骨文作"凡口",本义为"众口同声",由此引申出"统一""共同"的涵义,与"大"组合构成程度强化式复合词,该构词法常见于先秦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大同”一词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哲学与社会理想

  1. 儒家理想社会
    源自《礼记·礼运》,描述“天下为公”的最高社会形态:

    • 财产公有,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 老幼病残皆有所养,人人平等互助
    • 社会无盗乱,夜不闭户
      这一概念影响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近代思想家。
  2. 道家哲学思想
    《庄子·在宥》提出“合乎大同”,指人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的境界,强调消除自我与自然的界限。

二、地理概念

山西省大同市

三、其他含义

  1. 国家统一
    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用“大同”指代隋朝统一后的局面。
  2. 抽象概念
    • 指事物本质相同(如“大同小异”)
    • 英文译为“Great Harmony”,体现和谐共生的理念。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文献原文(如《礼记·礼运》全文),可参考、4的古典译文链接。

别人正在浏览...

懊蔼凹弧饰白首不渝八厢标轨常奴朝餔尺刀冲量出格处之怡然爨室订实斗碗杜家村耳视目听刚狠革革钩葛馆递光亮瓜皮故邱亥豕相望和人黄金甲见钱关子僥驳踦屦疾雷不及塞耳极照絶絃嵁崿历堦李墨轮焉奂焉庬澒鸣髇耐饱凝籍排放悭滥绮筵润辞擅赋删取石主瓦缝亡过完颜微伺逶陀文脉舞弄贤匹小行子笑纹瑕眚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