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ong] 地名,在山西省
(1).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郭象 注:“其形容与天地无异。” 成玄英 疏:“圣人盛德躯貌,与二仪大道合同,外不闚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列子·黄帝》:“ 子夏 曰:‘以 商 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2). 战国 末至 汉 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 洪秀全 、 康有为 、 谭嗣同 和 ********* 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3).指国家统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 关中 旧意?” 王利器 集解:“此当 隋 时而言, 隋 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对峙局面,故云‘大同’。”
(4).大体相同。《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自 宛 以西至 安息国 ,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不过许多小异之中,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同汉语 快速查询。
“大同”一词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儒家理想社会
源自《礼记·礼运》,描述“天下为公”的最高社会形态:
道家哲学思想
《庄子·在宥》提出“合乎大同”,指人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的境界,强调消除自我与自然的界限。
山西省大同市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文献原文(如《礼记·礼运》全文),可参考、4的古典译文链接。
宝石标品布帆无恙超转赤斾崇盛篡僞搓手搭伏大祥大仗堤繇锻铸对牌放屁辣臊缝絍風子根植觥酧攻剿关由规恢耗少呵驱黄门鼓吹灰姑娘湔澣见弃几谏锦标赛禁穴积习相沿狙候开裂卖拳头霉气摩诃池派流蒲璧铺户迁善倾诡亲供轻懈奇趣确信三阁少友沙子声言深輮鼠目顺褶铁炉铁契万死犹轻无加香岫闲汉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