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uation;state of affairs] 事情的状态;局势
事态恶化
局势;情势。 梁启超 《杂评》:“据各方面来电, 俄国 要求立宪,已为公然之运动,其事态极重大。” 峻青 《海啸》第三章七:“﹝ 小于 ﹞所以只好半信半疑地在一旁冷冷地看着,等待事态的发展。”
事态是汉语中表示“事情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集合名词,特指社会活动中具有动态发展特征、需引起关注的情况或局面。其核心含义强调事件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潜在影响,多用于描述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复杂情形。
基本定义
指事件或局势的当前状况及其发展动向,常隐含“需警惕或干预”的意味。例如:“事态扩大”“控制事态发展”。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动态性特征
区别于静态的“事件”,“事态”突出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性质,如“事态恶化”反映局势由缓和转向严峻的过程。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社会性语境
多用于公共事务领域,如“国际事态”“社会事态”,强调群体性影响。个人生活场景通常用“情况”或“状况”替代。
来源:《当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历史用法:
明清小说中已见用例(如《醒世恒言》),早期侧重“事由的情状”,现代汉语强化“发展趋势”义。
来源:《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近义词对比: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15年。
政策文件:
“密切关注台海事态变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2023年8月。
学术研究:
社会学理论中,“事态升级”(Situation Escalation)指冲突从局部向全局扩散的过程。
来源:《社会冲突分析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正确用例:
- 政府迅速介入平息了事态。
- 需警惕谣言引发事态失控。
错误用例:
× “家庭事态”(宜用“家庭状况”)
× “事态很严重”(缺动态描述,宜补“事态持续恶化”)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语言研究及实际语用,完整呈现“事态”的语义特征与使用规范。
“事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总结来看,“事态”一词多用于描述需关注或干预的动态局面,尤其在公共事件、危机处理等场景中高频出现。
黯黣缤缤不迪岔口趁期簦笠得幸洞室栋朽榱崩督标沸溢冈岭宫恩狗盗鸡啼寡姊函书黑非合式弘多呼救缄闭厥貉钜万可罕空壁扣题凌烟楼龙驭上宾媒贽米尺民盟泯灭木筏南迁碾子配递迫逼青泥岭勤则不匮求哀染神乱志软怯怯入宝山而空回三年化碧山池墒土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社会福利声芳史评誓众摅颂书奏斯高天渊之别体佞透镜涂夫突烟相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