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ens]
(2) 两个相对表面均为规则表面的一块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这两个表面可以都是曲面,也可以是一个曲面一个平面,通常在光学仪器(如照相机、显微镜、目镜)中用来使光聚焦成像
(3) 用来使除光以外的其他辐射(如声波、无线电微波、电子束)定向或聚焦的装置
旋转金属透镜使无线电波聚焦
用透明物质(如玻璃)制成的镜片,因镜面中央和边缘的厚薄不同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是一种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聚焦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元件,通常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树脂)制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凸透镜(会聚透镜)
中央厚、边缘薄,能使平行光线向主光轴会聚,形成实像或虚像。常见类型有双凸、平凸和凹凸透镜。
凹透镜(发散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使平行光线向外发散,只能形成缩小的虚像,如近视眼镜片。
透镜通过折射改变光线路径,遵循斯涅尔定律:
$$
n_1 sin theta_1 = n_2 sin theta_2
$$
其中(n_1)、(n_2)为介质折射率,(theta_1)、(theta_2)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薄透镜公式(高斯公式):
$$
frac{1}{f} = frac{1}{v} + frac{1}{u}
$$
(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放大率公式:
$$
M = frac{h_i}{h_o} = frac{v}{u}
$$
(h_i)和(h_o)分别为像高和物高。
通过调整曲率和折射率,透镜在光路控制中发挥核心作用,广泛应用于科技与生活场景。
《透镜》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描述一种光学仪器。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透和镜。
《透镜》的部首是辶(走),它表示与行走相关的意思。透字的总笔画数是9,其中左边的辶有3画,右边的六画。
另一方面,镜字的总笔画数是14,其中左边的辶有3画,右边的长方形有11画。
《透镜》一词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美占篇》这本书中。这篇书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后来,这个词逐渐被人们沿用于描述光学的现象。
《透镜》的繁体字是「透鏡」。
在古代,《透镜》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透字和镜字的结构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仍保持了原有意思和形状。
1. 他用透镜观察昆虫的详细结构。
2. 这架望远镜采用了最新的透镜技术。
常见的与《透镜》相关的词汇有:
1. 透视:指通过透镜观察和理解事物。
2. 透明:指物体具有光线通过的特性。
3. 透气:指允许空气通过的性质。
与《透镜》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焦点:指光线汇聚或发散的地方。
2. 光学:指与光线和光学仪器相关的学科。
3. 光线:指传播光的直线段。
与《透镜》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遮光:指不让光线通过或遮挡光线。
2. 阻隔:指阻碍物体通过或传播。
3. 不透明:指物体不容许光线通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