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闭的意思、缄闭的详细解释
缄闭的解释
封闭。《北史·柳庆传》:“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词语分解
- 缄的解释 缄 (緘) ā 捆东西的绳索。 书信:缄素。缄扎。 封,闭:缄口。缄制(封锁)。缄封。缄密。缄默。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闭的解释 闭 (閉) ì 关,合:封闭。闭门。闭合。闭关锁国。闭门思过。闭月羞花。 结束,停止:闭会。闭幕。闭市。 堵塞,不通:闭气。闭塞(?)。 姓。 关合开睁 笔画数:; 部首: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缄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具体语境应用两方面来理解,尤其在中医典籍中具有特定含义:
-
字面本义:
- 缄 (jiān): 本义指捆扎器物的绳索,引申为封闭、封口、闭藏之意。如信件封口称“缄”,闭嘴不言称“缄口”。
- 闭 (bì): 指关合、堵塞、不通。如关门称“闭门”,水道不通称“闭塞”。
- 合义: “缄闭”二字结合,核心意思就是封闭、关闭、阻塞不通。它强调一种主动或被动的封闭状态,使内外隔绝或内部流通受阻。来源:《说文解字》对“缄”、“闭”的释义。
-
中医典籍中的特定含义(核心用法):
-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缄闭”常用来描述津液、精气或气机运行受阻、闭塞不通的病理状态。
- 例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王冰在注解此篇时(具体篇目或注家可能有不同说法,但概念一致)可能用到或类似概念指:如果三焦功能失常,会导致水液代谢的通路关闭、阻塞(即“缄闭”),进而引起水液停聚的病症(如水肿)。来源:《黄帝内经·素问》及相关古代注疏(如王冰注)。
- 因此,在中医语境下,“缄闭”特指人体内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或脏腑功能的通路被封闭、阻塞,导致运行不畅或功能丧失的病理现象。这与“闭塞”、“郁闭”等词义相近,但更强调“封闭”的状态。
-
引申与比喻:
- 基于其本义和中医用法,“缄闭”可以引申用于形容其他事物被封闭、禁锢、无法畅通的状态。
- 例如,可以形容信息被封锁(消息缄闭)、思想被禁锢(心扉缄闭)、通道被堵塞(门户缄闭)等。来源:现代汉语对古语的引申应用。
“缄闭”的核心含义是封闭、关闭、阻塞不通。其最经典和特定的用法见于中医理论,指人体内气血津液通路或脏腑功能的闭塞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被封闭、禁锢的情形,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属于较为书面化或保留在特定领域(如中医)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缄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作为成语(形容闭口不言)
-
基本含义
指闭口不言、保持沉默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有意不表达观点或意见()。
-
详细解释
- 字义拆分:“缄”意为封闭,“闭”指关闭,组合后强调言语上的自我封闭()。
- 使用场景:多用于重要场合或关键时刻的沉默,例如会议中因顾虑而选择不发言()。
二、作为普通动词(指物理封闭)
-
基本含义
表示具体事物的封闭或封锁,如关闭门窗、密封容器等()。
-
文献例证
出自《北史·柳庆传》:“缄闭不异而并失之”,描述商人将财物封闭后仍被盗的情景()。
-
例句扩展
- 成语用法:他面对质疑始终缄闭不言。
- 动词用法:古籍被缄闭在木匣中保存。
- 发音:jiān bì()。
- 近义词:缄默、闭口。
- 反义词:畅言、开诚布公。
如需更多例证或延伸用法,可参考《北史》相关记载或现代词典释义(综合自)。
别人正在浏览...
本钿草民成合春中翠篾躭恐大小君刁钻刻薄冻瘃斗转星移樊蛮富可敌国干济古者合计赫然耸现黄桷树欢闻歌贾怠夹弓牋翰兼就金埒俊侠惧怯客念狂华宽狥阃寄懰栗流水不腐,户枢不蝼马苋美如冠玉闷嘴葫芦娩媚秘结能为跑气咆哮牝咮鸣辰批挞坯子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青采轻武器宂下舌敝唇焦社会风气身分不明饰虚枢谟説嘴打嘴蒐括酥醪素门汤罗往路微意五州息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