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死的意思、十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死的解释

(1).本指十种情况必死,引申为极端危险。《六韬·战车》:“ 武王 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 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絶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过漂渚而寄食,託芦中而渡水。届於七泽,滨於十死。”

(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周书·李穆传》:“ 太祖 美其志节,乃叹曰:‘人之所贵,唯身命耳, 李穆 遂能轻身命之重,济孤於难……’乃特赐铁券,恕以十死。”《新唐书·桓彦范传》:“时 武三思 以迁太后衔恚……五月,加特进,封 扶阳郡王 ,赐姓 韦 ,同后属籍,锡金银、锦绣,皆以铁券恕十死,令朝朔望。”

(3).死十次。夸张说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黎 唯而趋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当十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聂小倩 ﹞欢喜谢曰:‘君信义,十死不足以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十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1. 极端危险或必死的情境
    本义指十种必死的情况(如《六韬·战车》中提到的“车之死地”),后引申为极端危险、九死一生的境地。例如:“滨於十死”(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形容身陷绝境。

  2. 多次犯死罪或免罪特权
    指“犯十次死罪”,强调次数之多,如《周书·李穆传》记载李穆因功被赐“恕以十死”,即享有十次免死特权。

  3. 夸张的修辞手法
    用“死十次”的夸张说法强调凶险程度,如:“这一次十死无生!”(例句)。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引申义,如文学作品多用于渲染危机,历史文献则常见于免罪特权的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十死》的意思

《十死》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坚决,不怕死亡,可以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而不退缩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十死》这个词的部首是“一”和“止”,总共有四个笔画。

来源

《十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形容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在官渡之战中有着惊人的勇气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繁体

《十死》这个词在繁体中为「十死」。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可以把《十死》分别写为「拾死」。

例句

他宁愿十死无生,也不肯屈服于敌人。

组词

英勇、死战、死忠、生死、不怕死等。

近义词

勇敢、不屈、不畏、豪勇等。

反义词

怯懦、胆小、退缩、畏惧等。

别人正在浏览...

背锅臂助操奇吃局俦比春骝当月钱德宇店子帝里断头独角戏风衢丰屋之戒管闲事观行国祀鸿爪春泥黄腻腻讲礼姣好剿殄精辩隽望开业刊啓口头话老臣老劲留后门龙蜕镂版落葵捋下曼德琳湎乱幕府制度腻泽平贱萍飘蓬转强直自遂钳制凄感清卿寝寝认范人命危浅僧雏生口世氛使劲世曲私办缩聚通音头晕完案诬言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