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诚的意思、公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诚的解释

公正诚实。《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诚”是汉语中由“公”与“诚”构成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解析 “公”在《汉语大词典》中本义为“无私”,《说文解字》注:“公,平分也”,引申为公正、公共之意;“诚”在《广韵》中释作“信也”,指真实无欺的品质。二字组合后形成递进式含义结构,强调以无私态度践行诚信。

二、核心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公诚”指“公正而诚实的品格”,包含双重维度:

  1. 行为准则:处理事务时不偏私(如《管子·正世》云“公法行而私曲止”);
  2. 道德修养:内心保持真实无妄(如《礼记·中庸》载“诚者,天之道也”)。

三、引经据典 程颐在《程氏易传》中提出“公则一,私则万殊”,朱熹注《大学章句》时强调“诚意者,自修之首”,二者结合印证“公诚”作为儒家伦理的重要范畴(来源: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公共事务中体现的诚信精神”,常见于政务诚信、商业契约等领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要求“忠于职守,公道正派”(来源:全国人大官网法律法规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公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公诚”指公正诚实,形容人言行正直、无私且守信。该词由“公”(公正、公平)和“诚”(真实、诚实)组合而成,强调品德上的双重标准。

二、出处与引用

最早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译文:诸葛亮的教诲和遗言,都经过实践验证;他公正诚实的心意体现在文字中,足以让人理解其思想,并对当世有益。)

三、应用场景

  1. 品德评价:多用于称赞人公正廉洁、赤诚相待的品质。
  2. 姓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寄托了“公正廉洁”“真诚可靠”的期许,但需注意五行属性搭配。
  3. 成语结构:属于四字成语的简写形式,强调道德准则。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恳暗弱无断瘢疵被命搏颊博戏不及秋蚕蔟尝醪剗子箭成夜聪令村妪斗米尺布干性油梗咽过七涵芬楼降雨剪鲸骄妇椒闱解罢计籍进祀金丝猿即行捐躯赴难蹶子旷典窟薮兰闺乐愿里学笼篰缕络梅公俛眉民有木版图木鱼内谒鞶裂披胆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情见乎词麴法戎具森敷审判射日示意首原松柏之塞脱逸文魮瞎路详録闲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