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服的意思、常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服的解释

(1).古指军服。《诗·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载是常服。” 毛 传:“常服,戎服也。”《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於庙,受脤於社,有常服矣。” 杜预 注:“韦弁服,军之常也。”

(2).通常之服。《南史·齐纪下》:“戎服急装缚袴,上著絳衫,以为常服,不变寒暑。” 宋 苏轼 《赠写御容妙善诗》:“幅巾常服儼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常服”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古代军服含义

  1. 起源与定义
    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六月》中“载是常服”,毛传注为“戎服也”,即军装。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受脤于社,有常服矣”,杜预注解为“韦弁服,军之常也”,指代军队常规作战服饰。

  2. 形制特点
    南北朝时,《南史》描述齐帝“戎服急装缚袴”作为常服,可见其设计以实用为主,适应战场需求。

二、日常便服含义

  1. 广义概念
    指代日常穿着的普通服饰,区别于礼服或特定场合服装。如宋代苏轼诗中“幅巾常服”即文人士大夫的日常装束。

  2. 明代常服实例
    男子常穿长袍,女子着长裙或长袍,款式简洁,色彩素雅(如深蓝、黑色)。明代军服亦属此类,短衣长裤便于行动。

三、现代军人常服

现代军队体系中,常服是军人日常工作及一般礼仪场合的制服,特点包括:

“常服”核心特点是实用性与日常性,无论古今均强调适应频繁活动需求,同时在不同场景下兼顾庄重感。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军事与民用场景的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服,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日常穿戴的服装。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巾”,意为头巾;右边的部首是“衣”,意为衣服。常服是指平日里人们所穿的日常服饰。 常服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直接,就是将常常穿着的衣服合并而成的一个词汇。在繁体字中,常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部首和笔画组成。 在古时候,常服的汉字写法也与现代基本相同。古代人们以文化大家儒家的颜回为榜样,提倡淳朴的穿着风格,主张以常服为主,寻求内在的美和高尚的情操。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平日里穿着朴素的常服,给人一种亲切和稳重的感觉。 与常服相关的组词可以有礼服、工作服、校服等。礼服用来形容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工作服则特指职业性质的衣着,校服则是学生的校园服装。 常服的近义词可以有日常装、平常衣等,它们都是形容平时在家穿的衣服。反义词可以有正装、礼服等,它们与常服相对,形容一些特殊场合或正式场合穿着较为庄重的服饰。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