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协律则 李延年 ,运筹则 桑弘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惜乎协律之署已墟,正音之谱不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 丘仲 造笛,作为协律的乐器。”
(2).协律都尉、协律校尉、协律郎等乐官的省称。 唐 韩愈 有《赠别元十八协律》诗。 唐 刘禹锡 有《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唐 司空图 《成均讽》:“名编协律之籍,妙軼总章之观。”
(3).符合音律或格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儒士闻而竞观之,以为协律之词。”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生日用实之来韵》词:“老去山歌尤协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澹经营,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絃,副 优孟 者,非审音协律之难,而结搆全部规模之未善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九言诗》:“九言诗,最难自然协律。”
(4).配以音乐声律,犹言谱曲。《汉书·王褒传》:“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协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人们在共同目标下相互配合、协作,强调通过遵守规律实现和谐。例如:“团队协律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古代乐官职位简称,如“协律都尉”“协律郎”。
“协律”既可指协作与规律遵守,也广泛用于音乐、文学领域,涵盖音律调和、诗词格律及官职等。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书》《梦溪笔谈》等文献。
协律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协”和“律”两个字组成。
协的部首是四点水,拼音为xié,总共有六个笔画。
律的部首是彳,拼音为lǜ,总共有十个笔画。
协律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卜居》:“兕觥其觚,其协其律。”其中“协”意为和谐,协调,“律”意为法则,规律。两者结合在一起,表示和谐的法则或规律。
在繁体字中,协律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协和律的形状和现代相似,但有些笔画的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1. 他们遵守着公司的协律,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秩序。
2. 在音乐中,旋律与和声达到了完美的协律。
协调、律动、和谐、规律、协会、律师、协商
配合、协同、协作、和睦、一致
冲突、不和、矛盾、混乱、无序
霸代日败悔迸坼本月沉凝尘心畜爱出头椽儿先朽烂琮琤倒反对着干度纪扶危济急覆雨翻云耿悒函列鹤衣哄劝怀梦草圜方花朝月夜回槛矫情镇物脚镯嗟悼骏奔军屯开庭蠡城迷蝶末失穆歌木纪塸埞敲打窃活啓行清遰轻言寡信仁丹胡三处合圣觉眚期勝談十二兽市俚手版绶鸡输巧所剩无几它肠恬默天衢铜山通信卫星头工秃顶相返消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