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简册的意思、简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简册的解释

(1).书籍。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著述者流……其要在於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於简册也。” 宋 曾巩 《寄赵宫保》诗:“素节讜言留简册,高情清兴入林泉。”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蠹鱼》:“有屋不殊 杨子 居,简册之外更无餘。”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唯 庄周 、 司马迁 、 柳宗元 三人者,伤悼不遇,怨悱形於简册,其於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2).特指史籍。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以 吴 徵 鲁 赋, 禹 计 涂山 ,持彼往事,用为今説,置於文章则可,施於简册则否矣。”《旧唐书·杨发传》:“ 发 与都官郎中 卢搏 献议曰……歷检国史,并无改造重题之文,若故事有之,无不书於简册。” 明 张居正 《跋<叶母还金传>》:“逡巡退让之时,岂自知当播誉於人,垂光简册哉。”

(3).册书。 唐 李德裕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然称谓所施,简册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简册(jiǎn cè)是汉语中表示古代书籍或文书载体的专有名词,特指由竹简或木牍编连而成的文献形式。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字形与基本释义


二、历史演变与制度特征

  1. 材质与形制:

    先秦至魏晋时期,竹简(窄长竹片)与木牍(宽木板)为主要书写材料。单片称“简”,多简以麻绳、丝线编缀成“册”,可卷起存放,相当于现代书籍的雏形 。

  2. 文书制度:
    • 官方文书:如律法(《秦律》)、户籍(“户版”)均以简册存档(《睡虎地秦简》实物佐证)。
    • 典籍传播:儒家经典《尚书》《诗经》等最初均以简册形式流传(《史记·孔子世家》:“书编三绝”)。

三、文化意义与语言遗存


权威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
  2. 李均明《古代简牍》,文物出版社,2003年。
  3.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网络扩展解释

“简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书写载体,具有多重含义和用途,以下从不同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狭义定义
    简册指由竹片或木片编连而成的古代书籍形式,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形态之一。单片竹木称为“简”,多片编连成“册”,主要用于记录文字。书写时用毛笔蘸墨,修改则用书刀,因此古人常以“刀笔”并称。

  2. 广义引申
    在文学中,“简册”可泛指史籍或重要文献,如唐代柳宗元提到“宜藏于简册”,即强调著作的历史留存价值。


二、历史与结构

  1. 制作材料
    以竹简为主,木简(牍)为辅。宽木板称为“方”或“牍”,一尺长的木牍多用于书信,故称“尺牍”。

  2. 分类形式
    根据用途分为:

    • 简:狭长竹木片,单行书写;
    • 牍:较宽的木板,可写多行;
    • 觚:多棱形木棍,供多面书写;
    • 检:传递文书时的木质封检;
    • 楬:题写名称的短木牌。

三、内容与价值

  1. 记录范围
    涵盖官方文书、私人信件、书籍抄件、历谱(如农事记录)及随葬用的“遣册”等。

  2. 历史意义

    • 史料价值:保存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手资料;
    • 艺术价值:简册上的文字是研究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四、现代语境

在成语或文学中,“简册”常比喻精简的书籍或权威典籍。例如“著在简册”形容内容被正式载入史册。

提示:如需更详细分类或考古案例,可参考搜狗百科()及图书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陂鄣秉戎博学洽闻惨急差布敕厉楚庙瞪眼短榜堵搡风质刚兵割刿钩察跪献国势还会韩獹逐块嘿夺呵难呵脬红鞓欢颜歡噪嘉令姣好甲字库竭忠尽智净口矜赏金樱子进陟计穷智极考见枯黄丽词緑骥马法目触内丧怒涌泡沫塑料朋伙鹏衢前主清身洁己清源三拳二脚山龟神寝水裔兕觥馊主意肃淡台光腾声飞实体化文昌帝君吴刀下次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