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时务的意思、识时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时务的解释

谓能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后或用作通权达变之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刘备 访世事於 司马德操 。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我且把个体面见见他,説话之间或者识时务不提起也不见得。” 沙汀 《淘金记》四:“她并不是一个顽固分子,倒是相当识时务的。”亦省作“ 识时 ”。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又习於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退勇守专,未为宰物者所识。” 清 黄遵宪 《感怀》诗:“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閲世。”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自来识时达节之士,功名而外无容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识时务”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识时务”指能认清当前形势,了解时代潮流,后多引申为通权达变、顺应时势的智慧。例如《红楼梦》中曾用此词表达对局势的清醒认知:“若是不识时务,如何能与他们共处?”

二、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据记载,司马德操曾对刘备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并推荐了诸葛亮(伏龙)和庞统(凤雏)。由此衍生出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强调顺应时势是杰出人物的特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应用场景

  1. 个人层面:指人需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行为,如职场中灵活应对挑战。
  2. 组织决策:企业或团体需顺应时代趋势调整策略,例如数字化转型。

五、延伸思考

该词常被误读为“圆滑”,但其核心是对趋势的理性判断,而非无原则妥协。例如《二刻拍案惊奇》中通过对话体现“识时务”与固执的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故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及《襄阳记》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识时务

识时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明白时势,知道应该如何行动。其拆分部首是讠和日,总共有8个笔画。这个成语源于《论语·述而》:“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繁体字中,识时务的写法是識時務。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识的原始写法是心右边有双人,表示用心观察;时的原始写法是日从中间划一横,表示太阳移动的概念;务的原始写法是力和勿,表示努力不懈。根据这些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汉字书写更具象化和符号化。

例句:

1.他具有识时务的眼光,这使他能够在市场变动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2.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懂得识时务,并做出恰当的调整。

一些相关的词语和成语:

组词:时事、识别、务实、时机

近义词:明事理、见机行事

反义词:愚昧、迟钝

别人正在浏览...

百稼悲激辩别边头不人趁风转帆抢抢攘攘沉厚寡言丑八怪触地椎鲁奠鴈动产发潜阐幽废免缝绽浮惑复辟负埶光车骏马卦资顾恩桂布固实鴅瞗肩膀尖担奸端交番仗救答匡俗宽邃炼字理具卢布评级怯怯痴痴青牓亲舆蛇角生骑始创守心书名号树阙松丸松筠之节趿拉帖息通缛瓦垄僞道文祸文徵明雾豹无住髇儿嚣哗下头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