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荆舒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荆荼汉语 快速查询。
“荆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基本释义
“荆荼”是“荆舒”的异写形式,指春秋时期的楚国和舒国。其中,“荆”代指楚国(因楚国古称“荆”),“荼”在此处通“舒”,即舒国(今安徽省庐江县境内)。
历史背景与地理关联
舒国是楚国的附属国,两者常被连称。例如《诗经·鲁颂·閟宫》记载“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描述周朝对戎狄、荆楚及舒国的征伐。
文献用例
字形与读音
扩展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籍,现代汉语已罕用。需注意区分“荼”的本义(苦菜、茅草白花)与通假用法,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历史细节,可参考《诗经》《史记》等文献,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5、7)。
《荆荼》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蓟丛杂草、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扰、烦恼。
《荆荼》的部首是草字头,拆分成草字头、艹,总共有9个笔画。
《荆荼》源于《庄子·逍遥游》:“飞鸟尽,良弓藏;狡免穷,百孔生。《荆荼》无新叶,信知生于云根之空洞。”表示世事多变,法则无常。
《荆荼》的繁体字是「荊荼」。
在古代,「荆荼」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常见的有「荆督」、「荆图」,都是指荆棘丛生之地。
1. 这片荒地长满了荆荼,十分难以通过。
2. 生活中的各种艰辛与磨难就像是一片片的荆荼,我们要勇敢面对。
荆棘、荼毒、荼靡、楚荆、荆人等。
荆棘、蓟丛。
平坦、顺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