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nkle]∶同“踝”
(2) [pricess of radius]∶指桡骨茎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腕者,…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踝骨(huái gǔ)是人体足部的重要结构,具体解释如下:
传统医学文献中,踝骨有时也指手腕处的桡骨茎突,如《医宗金鉴》提到“腕外侧之骨,亦名踝骨”,但现代医学中多指足部结构。
踝骨受伤(如骨折、扭伤)会导致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需及时治疗。例如,例句中提到的“踝骨受伤而行动不便”即为此类情况。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医学权威来源,若需进一步了解解剖细节或临床案例,可参考、2、3的原始资料。
“踝骨”是指人体下肢的部位,位于脚腕处,是由多块小骨头组成的结构。踝骨连接着距骨和胫骨,起到支撑和稳定脚腕的作用。
“踝骨”这个词的部首是“⾁”(肉首),由17画组成。
“踝骨”一词的来源相传是由古代汉族医学家刘心说所创。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将踝骨作为人体解剖的名称进行了描述。
繁体字形为“踝骨”。它保留了原始字形的基本线条和结构,外观上比简化字更加繁复。
在古时候,汉字“踝骨”写作:“⾁+⾏+⾚+⾒”,其中“⾁”代表脂肪,表示脚踝这一部位有一定的脂肪组织,“⾏”代表行走,“⾚”代表红色,表示踝骨位置血液循环旺盛,“⾒”代表目视,表示踝骨处于肉眼可见的位置。
1. 他在足球比赛中受伤,踝骨骨折了。
2. 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时,需要特别注意踝骨的保护。
踝关节、踝关节炎、踝部、脚踝等。
足踝、胫踝。
肩髋、颈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