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佛境的意思、佛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佛境的解释

佛的境界。《魏书·释老志》:“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法苑珠林》卷八四:“若有菩萨能与禪相应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三、无诸悔热……九、安住佛境;十、解脱成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佛境是汉语佛教术语,由“佛”与“境”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觉悟者所达之境界

    指佛陀证悟的至高无上、超越生死烦恼的智慧境界。《佛学大辞典》定义为:“佛之境界也,即觉悟之境地。” 此境界远离一切分别执着,如《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所述:“佛之境界,即诸法实相,不可思议之妙境。”

  2. 佛国净土

    引申指诸佛所居的清净国土,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等。唐代诗文中已有此用法,如贾岛《送僧归天台》中“佛境清净处”即指脱离尘垢的佛国圣域。

二、哲学内涵

佛境强调“心净则国土净” 的辩证关系。《维摩诘经·佛国品》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表明佛境既是外在的庄严世界,更是内在觉悟状态的显现,二者本质无二。

三、修行实践意义

在禅宗语境中,佛境指当下觉悟的体验。六祖惠能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在日常中体认佛境。宋代《景德传灯录》载高僧语录:“行住坐卧,无非佛境”,揭示修行与生活的一体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佛学大辞典》(在线版): 佛学辞典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华书局)
  3. 《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14册)
  4. 禅宗典籍《景德传灯录》(广陵书社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佛境”是佛教术语,指通过修行达到的佛的境界,即觉悟、解脱的终极状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佛境即佛陀证悟后的境界,是超越世俗烦恼、圆满智慧的理想状态。《魏书·释老志》提到“修进万行,拯度亿流”才能登佛境,强调需长期修行积累功德。

二、修行路径

  1. 禅定相应:菩萨若能与禅定相应,可获得十种利益,第九项即为“安住佛境”(《法苑珠林》卷八四)。
  2. 救度众生:欲达佛境需走入人群普度众生,这是菩萨道成佛的必经过程。

三、经典依据

四、不同视角

部分观点认为佛境是“虚渺空芜”的寄托(如中消极避世者的看法),但佛教更强调通过积极修行实现觉悟。唐代诗人李商隐虽接触佛教,却因执着心性未能真正达到佛境。

如需查阅完整典籍原文,可参考《法苑珠林》《华严经》等佛教经典,或通过、的词典来源进一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彊犇竞笔偈不可向迩餐葩饮露阐济触鳞大赋调笔冬臧独笋子附业尜尜干皋疙里疙瘩更签攻祷构厦挂幌子贯辰冠胄孤雊洪深黄彩薉孽兼苞绛服奖金涧流醮告极微卷缩空虚花篱槿灵应轮扇美芹梦见周公面幕摩诃南北路辟国甹蘖披云泼胆潜力山寺书迹输平条几铜升同心扣物马宪方闲淘气闲暇跣走小程遐训霞振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