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衢的意思、三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衢的解释

指今 浙江 衢县 。因县境有 三衢山 ,故称。 唐 罗隐 《寄三衢孙员外》诗:“ 小敷 文伯见何时,南望 三衢 渴復饥。” 宋 杨万里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诗:“何人道是 三衢 远,挂起东风十幅蒲。”《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昔 宋 时 三衢 守 宋 产瞻 以书答状元 留梦炎 。” 清 吴伟业 《高凉司马行》:“ 三衢 橘柚 广州 柑,梦绕江南与海南。”

泛指通衢。三,言其多。《管子·轻重甲》:“昔者 桀 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於端门,乐闻於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衢是汉语中具有地理指代与历史典故双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典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三衢最早出自《晋书·地理志》,原指浙江衢州地区因境内有衢江、常山港、江山港三条主要水道形成的天然水网而得名,该称谓自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成为州府级行政区命名依据。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该词汇由数词"三"与通衢之意的"衢"组合构成,既包含"三水交汇"的自然地理特征,又承载着"四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内涵。衢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官网显示,明代《衢州府志》明确记载:"三衢者,谓衢地与三水相经纬也",印证了地名与水文特征的直接关联。

在现代汉语应用中,三衢已成为衢州市的雅称与文化符号。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该词汇在吴语区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方言区,常见于地方戏曲、民俗谚语等文化载体,如越剧唱词"三衢古道连闽赣"便生动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网络扩展解释

“三衢”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地理指代
    主要指今浙江省衢州市及周边地区,因境内有“三衢山”得名。例如:

    • 唐代罗隐诗句“南望三衢渴復饥”,宋代杨万里“挂起东风十幅蒲”,均以“三衢”代指衢州。
    • 宋代曾几《三衢道中》的“三衢”即衢州,今属浙江常山县。
  2. 泛指通衢
    引申为“多条道路交汇的繁华要道”,如《二刻拍案惊奇》中“三衢守宋产瞻”,此处“三衢”强调交通枢纽的地位。

补充信息
衢州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历史名城,唐代设州,因三衢山得名,自古为交通要冲。该词在古诗词中多用于表达地理方位或借指繁华市集。

别人正在浏览...

八花九裂抱惭炳烛夜游宾器传甘出厂价格翠靥挫针瘨眩洞户断年对讲电话蠹蝎恩庆犯得上费钱丰赡抚襟负屈含寃拊掌功利主义公莫挂车刮耳豪盛黑绿和题贺喜和袖轰轰阗阗活剧迦梨迦谏帷借尸还阳解颐惊壮基态极往知来刻木为吏垒浪连步练手木居士惓切佉沙认脚世曲售用衰瘁霜飙耍舌头疏嫌殄除驼背虫驮铃委叶无産阶级五行并下贤功小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