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始混沌之气。《文选·傅毅<舞赋>》:“啟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李善 注:“太真,太极真气也。”《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真剖割,通之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
(2).仙女名。《云笈七籤》卷九八:“ 太真夫人 者, 王母 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 婉罗 ,字 勃遂 。”
(3). 唐 杨贵妃 号。《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 唐 罗隐 《牡丹》诗:“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 无力凭栏干。”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有倾国倾城之容, 西子 、 太真 之颜。”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丰若有餘,柔若无骨,嘖嘖 太真 、 飞燕 ,旷世兼长。”
(4).道教称黄金为太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释名﹞引 陶弘景 曰:“仙方名金为太真。”
"太真"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据
"太真"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角度阐释:
指未经雕琢、浑然天成的自然本质,源于道家对"道"的诠释。
《汉语大词典》:太真谓"太古纯真朴素之道",即万物最原始、纯净的状态。如《庄子·大宗师》云:"挠挑无极,俯仰之间,再抚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此境界即暗合"太真"之性。
唐代杨玉环(杨贵妃)入道时曾被赐号"太真",成为其代称。
《辞海》(第七版):杨贵妃初为女道士,号"太真",后册封为贵妃。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即指此事。此用法专属于唐代历史语境。
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天真无邪、不染世俗的气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太真作形容词时,表"极其纯真;天然无饰"。如金代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太真",赞陶渊明诗风之质朴本真。
词源考据
"太真"由"太"(极致)与"真"(本原)复合而成,始见于魏晋玄学文献。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以"太真"喻金丹之道,称:"夫太真者,固无终始之异也",强调其超越形质的永恒性。唐代后因杨贵妃之故,世俗化使用渐增,但核心仍不离"返璞归真"之义。
参考资料
“太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各类权威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原始混沌之气
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常出现在古代哲学典籍中。例如《文选·傅毅〈舞赋〉》提到“啟太真之否隔兮”,李善注:“太真,太极真气也。”
道教术语
道教将黄金称为“太真”,如《本草纲目·金石部》记载:“仙方名金为太真。”
人物称号
成语用法
形容人过于天真或直率,缺乏世故。例如:“他待人太真,常被误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子华子》《云笈七籤》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旧唐书》相关章节。
爱恤豹成文避殿兵出无名鼻子蚕攒差分放大器豺狼当路赤畿出卖风云雷雨达达尼尔海峡大节目登木求鱼钓射鞮鞻东事番兵坊曲俸禄逢贤把赠付之梨枣感切宫车诡迹规矩准绳渐苒俭素教迪勦袭架势诫喻吉黄急就章激亢胫脡开选科半连境立卷砾琇麻田貉一丘凭狐贫农潜光隐耀千折宂闹乳胶上进心山木市欢四世同堂天不假年天童寺桐柏宫抏獘望候县子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