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在竹木简上的契约。《管子·山至数》:“苟合於国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 尹知章 注:“矩券,常券。” 马非百 新诠:“券即契约……古时无纸,多以竹木为简,故须用刀刻而识之。”
“矩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矩券”指刻在竹木简上的古代契约,主要用于规范行为或作为凭证。该词由“矩”(准则)和“券”(凭证)组成,强调通过书面形式确立规则或约定。
部分来源(如)提到“矩券”与佛教相关,指通过规则和凭证规范行为。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引申或误传。
“矩券”的核心含义是古代竹木简上的契约,常见于《管子》等典籍。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管子》原文及相关注释。
《矩券》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给予权利或特权的凭证或证书。
《矩券》的拆分部首是矢和刀,部首矢意为箭头,刀则代表刃物。它的总共有13个笔画。
《矩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制度,它是一种由君主授予或颁发给官员或士人的特权凭证。在现代汉字中,矩券的繁体字为「矩卷」。
在古代,人们对于《矩券》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记载,在秦汉时期,它通常被写为「矩卷」。然而,随后的演变中,字形逐渐演变,简化为现在的「矩券」。
1. 朝廷颁发给他特权的矩券,以表彰他对国家的贡献。
2. 他凭借矩券享有优先购买房屋的权利。
矩尺、矩形、券证、券商、券商
证书、凭证、特权、特许
罚单、禁令、剥夺、剥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