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及的意思、示及的详细解释
示及的解释
犹言见示、谈到。常用作书札中的敬语。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兴,邪人不利;一兴异论,羣聋和之,意不在於法也。” 宋 苏轼 《与李公择书》:“示及新诗,皆有远别惘然之意。”
词语分解
- 示的解释 示 ì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示警。示范。示弱。示威。示众。示意。告示。指示。请示。 对来信的敬称:赐示。 笔画数:; 部首:示; 笔顺编号:
- 及的解释 及 í 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专业解析
"示及"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示"
- 本义为"祭台"(《说文解字》),引申为"展示、告知"。
- 如《礼记·曲礼》:"国君下齐牛,式宗庙,示有尊也。"
-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及"
- 本义为"追赶上"(《说文解字》),后扩展为"达到、涉及"。
- 如《论语·卫灵公》:"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复合词释义
"示及" 指"展示并传达给他人知晓",强调信息的主动传递与接收,常见于公文、书信等正式场景。
- 例证:
清代公文常用"示及各部"表示"告知相关部门"。
来源:《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示及"多见于学术文献或法律文本,意为"提示并涵盖",如:
"该条款示及所有不可抗力情形。"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四、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部分经典辞书无公开在线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示及”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书面表达,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词义:表示“提及、谈到”,多用于书信或正式文书中作为敬语,表达对他人提及某事的尊重。
- 构成:由“示”(展示、表明)和“及”(涉及、提及)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展示并涉及”,引申为“向对方提及某事”。
用法与场景
-
书信敬语
古代文人书信中常用“示及”引出对方提到的内容,体现礼貌。例如:
- 王安石《答曾公立书》:“某启:示及青苗事……”(青苗法事宜)。
- 苏轼《与李公择书》:“示及新诗,皆有远别惘然之意”(您谈及的新诗)。
-
学术引用
现代可用于学术写作中,表示对他人观点或文献的引用,如:“前人研究示及,此现象与气候变化相关”。
近义词与特点
- 近义词:提及、论及、见示。
- 特点:带有谦逊、委婉的语气,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权威性说明
综合《汉典》、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的解释,“示及”的核心含义一致,属于古汉语的遗留用法,现代多用于特定书面场合。
别人正在浏览...
八百姻娇饱谙世故饱扬八杀兵快碧筒杯呈表成语车鞅楚凤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刺击凑付打败黨譽电至放解法先王福草絙级革造贡道乖方冠玉龟冷支床国祸嗥啼喉极化合物环拜假门假事讲颂荐新就禄开荒开快车老窝纚绋俪祉耐酸槃错平署钳罗千日酿钦顺驱霆策电髯士柔美三踊少头缺尾舍近求远饰表失笑栓塞述演通正婉佞相熟消削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