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违背法度;失当。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世道交丧,礼术销亡……击刀舛次,聚木乖方。”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其乖方作弊官吏,并不蒙都省略取问。”《明史·李中传》:“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清史稿·德宗纪一》:“以 旅顺 失守,责 李鸿章 调度乖方,褫职留任。”
(2).反常。《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肝火胜了的人,那性气日甚一日的乖方,真是千人唾駡,骨肉畔离。”
“乖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āi fāng,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违背法度;失当
指行为或举措不符合规范、偏离准则。例如:
反常
形容事物偏离正常状态或规律。例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乖方是一个描述人或事物笔直、端正、规矩的成语,意为端庄、规矩。形容一个人待人接物有礼貌,守规矩,守规范。
乖方的拆分部首是二次竖(亻),它的总笔画数为五划。
乖方一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但有人认为它最初出自《汉书·平准书》。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注重礼仪和规矩,那时人们对身体姿态、仪容仪表很重视。乖方也可以指人的言行举止正确、礼貌得体。
乖方的繁体字为「乖方」。
古时候,汉字「乖方」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字形形状更加古朴,以直线与拐弯线段组成。而现代汉字写法更加规范、简洁。
1. 在这个班级里,她总是乖方的学生,不管老师问什么问题,她总是准确地回答。
2. 这个小男孩非常乖方,他总是守规矩,绝对不会作弄其他小朋友。
乖巧、乖僻、方正、方向、方寸、方便、方案
端庄、庄重、规矩、守规范
调皮、淘气、张狂、不规矩
挨剋笔立不可胜举擦拭层冰茶锈陈故楚雨巫云刺世麤猛躭延番昌粉骨捐躯抚按公族垢尘亥步悍戾阖扇闳辩槐梦猾竖护尾将卫鉴湖女侠简节繁文简剧脚底板经架锦弦溃流两栖类洛阳市盲盲蔓连民俗农中剽闻魄散魂飞七孔钦差大臣侵啮启诱气壮胆粗权重秩卑人马平安日廪茹薇上窜下跳山众死鬼素流唐虞天地诛灭田游条辨温舒误工先覩为快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