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须的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明日王师入城,捕得一髯士,状颇类 顺 ,遂诛之。”
“髯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髯士”指多须的人,即胡须浓密的男子。该词由“髯”(两腮的胡须,泛指胡须)和“士”(男子或士人)组成,强调男子的外貌特征。
该词可见于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明日王师入城,捕得一髯士,状颇类顺,遂诛之。”此处指抓捕并处决了一名疑似叛军首领的胡须浓密者。
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描述男子的形象特征,如形容武将、文人或有威严的长者。
现代汉语中,“髯士”已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古籍或历史研究接触到。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老学庵笔记》原文或相关注释。
《髯士》是一个汉字词语,其含义是指胡须茂密的士人。
《髯士》这个词的部首是“髟”,总共由15个笔画组成。
《髯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髯士是指有胡须的士人,具有知识与学问的象征。
在繁体字中,髯士的写法是「須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髯士》这个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鬢㚥」。
1. 他是一位有着浓密髯须的髯士,象征着他的学识和智慧。
2. 那位髯士文章写得十分出色,被公认为当代文坛的翘楚。
1. 眉目清醒的髯士
2. 菩提树下的髯士
3. 古诗文中的髯士形象
1. 胡须茂密的士人
2. 胡子拉碴的学者
3. 长须蓄须的文人
1. 光溜溜的书生
2. 无胡须的士子
3. 清秀文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