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推劾的意思、推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推劾的解释

审问。《梁书·何敬容传》:“ 高祖 大怒,付南司推劾。”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秋官侍郎 周兴 推劾残忍,法外苦楚,无所不为。”《宋史·边珝传》:“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推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古代司法语境,指对案件进行追究、审问和定罪的过程。其核心含义包含“推究案情”与“审讯定罪”两个层面:

  1. 核心释义

    指追究、审问罪行并判定罪责。它强调司法官吏通过调查取证、审讯当事人,最终确定其罪行的完整司法程序。(《汉语大词典》)

  2. 字源拆解

    • 推 (tuī): 本义为“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引申为推求、推究、探究。在司法语境中,指深入调查、追究事实真相。(《说文解字》:“推,排也。”段玉裁注:“排者,挤也。今俗语所谓推也。”引申为推演、推求。)
    • 劾 (hé): 本义为审判、定罪。《说文解字》释为“法有罪也”,即依据法律审理并判定有罪。(《说文解字·力部》:“劾,法有罪也。”段玉裁注:“法者,谓以法施之。”)

      因此,“推劾”二字结合,形象地表达了从调查追究(推) 到审判定罪(劾) 的连续司法行为。

  3. 使用场景与特点

    • 古代司法专语: “推劾”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尤其是汉唐至明清时期)官吏,特别是司法官员(如御史、刑官)或上级指派人员对案件进行审理、对嫌疑人进行审讯并最终定罪的职责和过程。(《汉语大词典》)
    • 强调程序性与结果性: 该词不仅指审讯行为本身,更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程序(推)达到查明事实、确定罪责(劾)的结果。
    •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推劾”已非常罕见,属于典型的历史词或书面语,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法制史、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在现代一般由“审讯”、“审判”、“审理”、“定罪”等词语分担表达。(《现代汉语词典》)

“推劾”是一个源自古代司法实践的复合动词,意指司法官吏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追究(推) 并依法审理判定罪责(劾) 的完整过程。它体现了古代司法活动中查明事实与适用法律定罪的核心环节。

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说文解字》(许慎撰,中华书局影印本)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推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ī hé,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使用场景

  1. 指责与揭发
    由“推”(揭发)和“劾”(弹劾)组成,表示揭发他人过错或不当行为,常用于政治、法律等领域,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官员之间的推劾是古代监督制度的一部分”。

  2. 古代官员监督机制
    在中国古代,推劾是官员之间互相监督、制衡的方式,强调对权力行为的批评与纠正。

二、历史文献中的含义

在古籍中,推劾主要指审问,常见于司法或案件调查场景:

三、词义演变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指责”作为主要解释,而古籍和权威辞书(如汉典)更侧重“审问”。这种差异可能源于词义的古今演变,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示例与总结

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权威解释,可参考汉典或《梁书》《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讨跋敕边道鞭节波累侧犯超羣出众陈登科乘车刍豢雏形慈善道府德意雕城耋寿东晋端容風環雨鬢公是公非狗官管下归茔辜较浩渺黑乌乌鹤信华问花项灰洞洞活着监室极苦鯨吞蠶食苦中作乐龙书案络脑卖俏碾轧怒视殴詈钤尾绮罗人宂溢神景时贡诗囊树菓水引隋珠素灵踏飧蹄筌王基妄语五扰下截相父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