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飧的意思、踏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飧的解释

饱食。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飧去,簿吏復登堂。” 王琦 汇解:“踏飧,饱食之意。”飧,一本作“ 飡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踏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读音与结构
    读作tà sūn,由“踏”和“飧”组成。其中“踏”通“”(具体含义待考,可能与“饱足”相关),“飧”指晚饭或熟食,后引申为饮食。

  2. 基本释义
    意为饱食,即吃饱的状态。该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飧去,簿吏復登堂。”,描述了官员饱餐后离开的场景。清代学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注解“踏飧”为“饱食之意”。

  3. 用法与出处
    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不常见。其出现语境多与讽刺官僚生活相关,如李贺诗句暗指官吏饱食终日却政务懈怠。

  4. 异体字与通假
    部分文献中“飧”写作“飡”(异体字),如《李贺诗集》不同版本中存在此差异。

  5. 现代应用
    如今该词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诗词赏析。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饱食”“饕餮”等更通用的词汇。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的读者参考《李长吉歌诗汇解》《全唐诗》等古籍,或专业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踏飧》的意思

《踏飧》(tà sūn)是一个中国的成语,意为“在饭后散步消食”。通常用来形容饭后散步以促进消化。

拆分部首和笔画

《踏飧》的“踏”字,部首为“⾏”(xíng),总笔画数为11;“飧”字,部首为“⻌”(xí),总笔画数为12。

来源和繁体

《踏飧》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梁代陈思王撰写的《饮果论》,意为用脚踏在饭后散步。在繁体中,“踏飧”并没有特定的变化,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字形和书写方式有所变化。比如,“踏”字的古时候写法为“䢪”、“蹋”等,而“飧”字古时候的写法为“飱”、“喰”等。

例句

小明吃完饭后常常去公园踏飧。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踏步、踏实、踏青。

近义词:散步、步行、漫步。

反义词:贪食、静坐、躺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