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的意思、德意的详细解释
德意的解释
布施恩德的心意。《周礼·秋官·掌交》:“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 宋 岳飞 《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比年羣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 宋 陈亮 《义乌县减酒额记》:“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清史稿·礼志九》:“降者膝行诣坛下,俛首乞命,经略宣上德意,量加赏賚。” 欧阳予倩 《李秀成》第三幕:“这件袍赐给你,你要体朕的德意。”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意的解释 意 ì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或事
网络扩展解释
“德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德意”由“德”与“意”组合而成:
- 德:指道德品质、品行,如美德、德行;
- 意:指心意、内在含义或价值。
组合后既可形容德行高尚的人,也可指事物意义深远的特性。
二、历史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德意”常表示布施恩德的心意。例如:
- 《周礼》提到“道王之德意志虑”,指传达君王的德政思想;
- 宋代岳飞《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中“朝廷务广德意”,强调以德政感化民众。
三、现代应用
- 品德层面:形容人具备高尚道德,如“德意之士”;
- 事物内涵:指深远的含义或价值,如“此举彰显文化德意”;
- 姓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寄托对品德与志向的期许。
四、注意区分
需避免与“德意志”(Deutsch,指德国)或“德意联军”(二战时期德国与意大利的简称)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中的具体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意(dé yì)这个词指的是对道德的理解和意识。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德(dé)和意(yì)。德字的部首是彳,共6画;意字的部首是心,共13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形象地表达了追求道德和理性的想法。
在繁体字中,德意的写法与简体字类似,只是字形稍微有所差异。古时候,汉字在书写时比现代简化字要繁琐,德意的古代写法是「德」和「意」的结合,字形较为复杂。
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意的含义:
1. 为人处世要有德意,待人诚恳而正直。
2.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意,使他们成为有品德的人。
可以组合使用的词语有很多,比如德行、德才兼备、高尚的德意等。这些词语都突出了道德行为和思想的重要性。
与德意相关的近义词包括道德、精神、品行等,它们都强调了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的道德层面。
反义词方面,与德意相对的词语可能包括不道德、浮躁、糜烂等,用以描述对道德伦理的反面行为。
总之,德意是一个描述对道德认识和意识的词语,它强调了追求道德和理性的重要性。通过理解德意,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追求人格的完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