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施恩德的心意。《周礼·秋官·掌交》:“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 宋 岳飞 《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比年羣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 宋 陈亮 《义乌县减酒额记》:“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清史稿·礼志九》:“降者膝行诣坛下,俛首乞命,经略宣上德意,量加赏賚。” 欧阳予倩 《李秀成》第三幕:“这件袍赐给你,你要体朕的德意。”
“德意”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德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德”与“意”的本义及历史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记载,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两层:
一、基本释义:恩惠的心意(现代常用义)
此义项强调善意、仁德的出发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解释为“恩惠的心意”,指出于道德关怀而表达的善意或给予的惠助。例如:“政府推行惠民政策,彰显德意。”此处突出施予者的善意动机与利他属性。
二、历史专指:帝王的恩泽(古语特指义)
在古代文献中,“德意”特指君主对臣民的恩德与关怀。《汉语大词典》引宋代魏泰《东轩笔录》:“以布朝廷德意”,指传达帝王施政的仁德之心。明代《鹤林玉露》亦载:“此亦古人布宣德意之遗法”,此处“德意”专指帝王体恤民情的恩泽,具有鲜明的历史政治语境色彩。
近义辨析
需注意“德意”与“德政”的差异:
权威来源参考
“德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德意”由“德”与“意”组合而成:
在古代文献中,“德意”常表示布施恩德的心意。例如:
需避免与“德意志”(Deutsch,指德国)或“德意联军”(二战时期德国与意大利的简称)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中的具体内容。
班左报帖边漠庇藏避俗不省人事谄暗称停澄叙出家入道词社从事衫村妪钓鳌人牒桉谛审对衬笃义耳括子风质伏火根苑犷恶古朴还藩河龙何幸还魂草贿免昏冉冉火夹交货夾衣纠帅九重阁即序决彻拘管可乘之机柯榄美称媚丽明备弄章旁谘秋照饶士丧居扫刮沙瓶深壁固垒审合湿度石阑始末原由湿温说化琐运天仗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