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押韵。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教下》:“《渔父》之辞,未尝谐韵而入於赋。” 章炳麟 《与杨树达书》:“《诗》三百篇之谐韵,盖与今之南北曲同,以平上错杂相谐,不得谓古无上声也。”
谐韵,作为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指在诗词、韵文创作中,使字词的韵母或音节相互协调、押韵和谐,符合特定的韵律规则。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学术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音韵的协调
指字词在发音上形成和谐悦耳的韵律组合,尤其在诗歌、骈文等韵文中,通过押韵使句尾音节产生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例如近体诗要求偶数句末尾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注: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在线链接,可通过国家图书馆ISBN检索系统查询:ISBN 978-7-100-12450-8)
韵律规则的遵循
特指符合特定时代或文体规定的押韵标准,如《平水韵》对唐宋诗词的约束,或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归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
音系学视角
在语言学中,"谐韵"涉及音位组合的规律性,如汉语的"叠韵"(如"窈窕"均为iao韵)或双声叠韵词(如"辗转"),通过声母/韵母的重复强化韵律感。
来源: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14年
修辞学功能
作为修辞手法,"谐韵"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记忆度,常见于谚语(如"春雨贵如油")、品牌标语(如"农夫山泉,有点甜")等。
来源: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音韵学研究可参考《方言》期刊论文《汉语韵部系统的历史演变》(DOI:10.3969/j.issn.0257-0203.2023.01.002),分析历代谐韵规则的变迁。
说明:因部分经典辞书无官方在线版本,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ww.cnki.net)检索相关文献。当前可公开验证的来源包括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出版物信息及学术期刊DOI链接。
“谐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押韵”,主要用于文学创作中音节的协调搭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指诗词、韵文创作中,通过相同或相近的韵母使句尾音节产生回环呼应的音律效果。例如宋代赵公豫诗句“偶合温家谐韵事”便体现了这种音韵协调性。
谐
韵
常见于诗词创作,如宋代唐庚诗句“语意俳谐韵牵絷”,既体现押韵规则,又包含诙谐意味的双关表达。
注音结构:拼音为xié yùn,注音符号ㄒㄧㄝˊ ㄩㄣˋ,两字均为左右结构。
宝贿柄臣不出所料不知丁董持斧葱茂诞圣弹丸倒装句得不酬失丢三拉四东坡居士二德犯牛脖子副启干局遘辰好赐皡天罔极和随何仙姑红颜黄鸎会元获戾僭端兼山绞车叫謼娇妻家生奴技俩儆鉴诓赚狼星量知厉厉六钧驴鞍缅怀明主脑府钮子盘坝朋酒蒲梢秋刑神谟庙筭蜀绣思顾素养条令拖发拖綉毬慰喻污闻飨馈先职宵旰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