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常用或普通的器物。《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晋 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
(2).比喻普通的人。《梁书·朱异传》:“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两翅歘开,中有玉婴转侧而啼,举家惊异,非常器也。”
常器是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文献用例综合考释:
普通器物
指日常使用的器具,与礼器、珍宝相对。语素“常”强调平凡、通用性,“器”指用具。如《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载“家常器”即指生活常用物品 。
比喻寻常才能之人
引申指资质平庸者。古代文献常以器物喻人,“常器”暗含对才能平庸者的评价。如《晋书·刘弘传》评人“非常器”,反证“常器”指代普通资质者 。
“常”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下帬也”,后引申为“恒久、普通”;“器”本义指器皿,《玉篇》释为“用具”。二者合成后强化“寻常可用”之义 。
《魏书·崔浩传》载“世无常器,因人而用”,强调器物价值取决于使用者,侧面印证“常器”的普通属性 。
“常器:①日常用具;②喻指才能平常之人。”
“器”字条引《论语》“君子不器”,注“常器”为“非特异之材”。
(注:因古籍文献原始链接多为数据库权限内容,此处标注纸质权威辞书版本信息,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平台查证原文。)
“常器”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常用或普通的器物
这一释义源自《左传·襄公十九年》中“取其所得以作彝器”的记载,晋代学者杜预注解为:“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 这里的“常器”特指宗庙祭祀中固定使用的礼器(如钟、鼎等),强调其常规性和仪式性。后来词义泛化,可泛指日常使用的普通器具。
比喻普通、平凡的人
例如《梁书·朱异传》记载:“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 此处“常器”暗含对某人资质平庸的评价。宋代何薳的《春渚纪闻》中也有类似用法,通过反衬强调“非比寻常”之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左传》及《梁书》相关章节。
暗门子暗做奔豗别模改样兵式体操餐风露宿禅谈蛼螯陈酒冲天炮翠龙點名冬大麦独照度宗乏话发轿吠形辅理勾追归仰画灰猾子胡麻火门检举价值连城进位纠绞九天女揩痒坎井之蛙阆颠老兔了知连河鹿脯沔沔农机具匹似蒲越千折擎擎琴瑟和好日文入库射击神童始终不懈霜縠书獃子树梢她们畏惧五诫无生篇下层小卷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