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砖形铜块。《清会典·户部·钱法》:“又奏准购定 东洋 十足铜板一百万斤,九九五成铜甎一百五十万斤。”
“铜甎”一词可能存在以下解释方向,但由于未搜索到具体文献或专业释义,需结合语境进一步确认:
字形分析
可能的引申义
注意事项
由于缺乏具体语境和可靠来源,以上内容仅为推测。如需准确释义,请补充更多背景信息或查阅专业辞书。
《铜甎》是指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砖瓦,主要由铜制成。
《铜甎》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钅)和示字旁(示),共有11个笔画。
《铜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源自于铭文中的记载。在古代建筑中,铜甎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墙体和地面,具有良好的保温和装饰效果。
《铜甎》的繁体字为「銅甎」。
在古时候,「铜甎」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古代书法的演变和区域差异,有时会采用不同的字形书写。
1. 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材料是铜甎。
2. 这座庭院使用了大量的铜甎,增添了古朴的气息。
组词:
铜器、铜像、铜镜、铜锤、铜针、铜管、铜币、铜牌、铜盆、铜矿、铜棍、铜墙、铜山等。
近义词:
铜砖、铜质砖瓦、铜质瓦片。
反义词:
石甎、陶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