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ssue a general order]∶上级机关把同一命令发到所属的若干地方、部门,也指发往各处的同一命令
(2) [transmit an order]∶传达命令
(1).传达命令。《周礼·天官·内竖》:“内竪掌内外之通令。”
(2).把同一命令发到若干地方。 徐迟 《凤翔》:“这条法令已由 华北 人民政府通令了各行署省府及 天津 海关。” 树棻 《姑苏春》第六章四:“﹝司令﹞通令各地特务机关一定要负责好各个城市的治安警备。”
(3).发到若干地方的同一命令。 阿英 《关于古物》:“前几天 广东 固已发出读经通令,而某方面也说教材务必注重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即此一端,可以想见古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沙汀 《还乡记》十一:“这个倒是根据通令办的呵!”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通令汉语 快速查询。
通令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词性的规范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国家机关或上级部门向所属全体成员发布的普遍性指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及《汉语法律词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释义,该词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动词性用法 表示"普遍告知并强制执行某项规定"的行为。例如:"国务院通令全国执行新的环保标准"。此用法常见于行政公文,强调指令的广泛适用性和强制性。
二、名词性用法 特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官方文书",与"单项指令"形成词义对比。如《立法法》中规定的"行政法规可采用通令形式颁布"。此类文书需经法定程序签发,具有法律效力。
三、历史语境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考据,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刑法志》"通令郡国"的记载,古代多用于军事领域,现代已扩展至行政管理范畴。其核心特征始终保持着"传达范围广""执行效力强"的双重属性。
近义词辨析方面,"通告"侧重事项告知,"通令"强调强制执行;"命令"多为单项指示,"通令"则具普遍适用性。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公文类型的规范化要求。
“通令”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
动词用法
名词用法
通令是行政命令类公文的一种,具有以下特点:
通令的权威性较强,通常由高级别机关发布,阅读范围广泛,需全体相关人员知悉并执行。其英文对应词为“general order”。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体通令文件,可参考、的详细案例。
邦以民为本抱残守阙贝色鞸琫不耻下问常伯长翟称服除差储胤大肆攻击刁头叠翮阇黎海蟾黄支豢圉回眺检柅节束惊风荆文王狂发狂野阔佬括索老虎窗寥邈力劳陵冢龙神妙想排筏拍节痞结清茗情人清通寝关曝纩韶娘殊径束约天盘田社提击痛肠土地庙宛恼万顷蔚成风气帷盖唯其未兆文魔五局无心炙误作非爲狭凑夏耕心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