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戍所的意思、戍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戍所的解释

官员谪戍所住的地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陆沉两公》:“时 沉继山 司马从戍所起壐丞,同舟诣闕,两人懽若兄弟。”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洪亮吉》:“ 赵君 送至 广宁门 外,握手黯然,而君神气自若。将抵戍所,某将军妄测圣意,奏请俟君至,毙以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戍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军队驻防、守卫的处所或营地。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戍:本义指防守边疆、驻守。如《说文解字》释“戍”为“守边也”。
    • 所:表示地方、处所。
    • 戍所:因此,“戍所”即指军队驻守、防御的地方,特指边防驻军的营地、据点或哨所。它强调的是军队执行守卫任务的固定地点。《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军队驻防的处所”。
  2. 历史背景与语境:

    • 该词常见于描述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尤其是边防体系。例如,在汉代、唐代的边疆防御体系中,士兵会被派往特定的“戍所”长期驻守,执行巡逻、瞭望、防御外敌入侵等任务。
    • “戍所”通常位于边境要塞、交通要道或战略要地,是军事防御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也将其定义为“驻防的处所”,强调了其军事驻防属性。
  3. 文化内涵:

    • “戍所”一词常带有边塞、艰苦、离别的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尤其是边塞诗),它常用来烘托征人戍边的艰辛、思乡的愁绪以及保家卫国的责任。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地点,也是承载特定历史情感的文化符号。
  4. 现代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戍所”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军事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指代古代的边防驻军地点。它属于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

“戍所”指古代军队驻守和防御的固定地点或营地,尤指边防要塞的驻军据点。它源于“戍”(守卫边疆)和“所”(地方、处所)的结合,承载着特定的军事历史背景和文化情感。

网络扩展解释

“戍所”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军事驻防地() 原指军队驻扎的边防要塞或战略要地,如“戍边”即指驻守边疆。这种用法多见于古代军事语境。

  2. 官员谪戍地() 更常见的是指古代官员被贬谪后强制居住的流放地。例如明代《野获编》记载“沉继山司马从戍所起”,清代《汉学师承记》提到洪亮吉被流放至戍所的情况。

二、引申含义

该词衍生出受困境地的比喻义,形容人身处困境无法脱身,如成语用法中“困于戍所”表达行动受限的处境()。

三、历史背景

明代实行卫所制,戍所成为兼具军事与行政功能的特殊区域,如“千户所”“百户所”等驻兵单位()。清代则更多用于流放官员,如提到的安维嵩被流放案例。

四、用法示例

文献中可见具体应用:

五、字形解析

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成语中。如需查阅完整古籍用例,可参考、4、6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薄葬徧该表号忏摩螭盘摴蒱达尔马提亚海岸大魁天下单步低下顿迹蕃长范人凤度三桥亥豕相望海水不可斗量花朝月夜秽荟隳紊牋纸节律荆聂继踪絶命絶育旷原凌蹙领务流妓吏治棉籽绒靡亢铭款南征北战派势瓢笠癖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屈首森植少十二舍石流黄适纔受名丝竹会松和竦论袒割添盐着醋籊籊瓦镫稳受倭寇沃沃下等响噹噹香球小鳌山奚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