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砖形铜块。《清会典·户部·钱法》:“又奏准购定 东洋 十足铜板一百万斤,九九五成铜甎一百五十万斤。”
铜甎(也写作“铜砖”)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用铜铸造的砖块状金属材料,属于冶金或铸造领域的专业术语。以下从词典释义、专业应用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详细解析:
字义拆解
组合后,“铜甎”即指铜材铸成的砖形块体,区别于陶土烧制的传统砖块。
专业定义
在冶金领域,铜甎指冶炼过程中浇铸成砖块形状的粗铜或铜合金,便于运输、储存及后续加工(《中国冶金史》)。其形态规整,重量统一,常见于古代铸币作坊或工业原料储备。
古代铸造实践
明代《天工开物·五金篇》记载,铜矿经冶炼后“倾入模中,冷定成甎”,即指将熔融铜液浇入砖模成型(宋应星《天工开物》)。此类铜甎可作为半成品,再熔铸为器物或钱币。
宗教与建筑象征
佛教寺院偶用“铜甎”比喻铜质建材,如铜瓦、铜饰件等。例如五台山显通寺的“铜殿”由铜甎拼接建造,象征神圣与不朽(《中国宗教建筑大系》)。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铜甎”一词可能存在以下解释方向,但由于未搜索到具体文献或专业释义,需结合语境进一步确认:
字形分析
可能的引申义
注意事项
由于缺乏具体语境和可靠来源,以上内容仅为推测。如需准确释义,请补充更多背景信息或查阅专业辞书。
哀音鼇足抱柱对儿边蔽不迪苍山晁补之冲夷丑诧楚居出田触引崔徽蹴球大芒落點施冬除丰资干渎赶路沟主贯洽诡语砉剨互市监抄江徼健羡脚鈎郊禋巨功开戒糠灯况荣马头羊棉花庄怒恶彭濞偏丧皮毛缾笙凭霄扦子清斋埽灭穑人膻秽神命伸诉首策书獃子素影潭隩娃娃鱼蓶扈畏钦文祝延涴染娴習小国